中新网广州10月29日电(蔡敏婕梁嘉韵)年10月29日是第16个“世界卒中日”,主题是“警惕卒中症状,尽早识别救治”,口号是“识别卒中早一秒,挽救大脑恢复好”。医院神经三科主任范玉华当天表示,治疗突发缺血性卒中,抓住*金期6小时。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等特点,在中国,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卒中。脑卒中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不经过及时抢救后果严重,可导致肢体瘫痪、感觉障碍、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等危害,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
“卒中的发生多数是因为血管堵了或血管爆了,血管爆的时候大多数是因为血压高,很大程度上血管壁有损害,前期一定要把这些危险因素控制下来,日常注意去测量血压;血管堵的这一部分人,大概率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要从生活方式上控制,包括饮食、运动和睡眠都需要改正,不要发病了再去治疗。”范玉华说,相比治疗,预防脑卒中显得更加重要,要尽早识别进行救治。
范玉华称,卒中一旦发生,及时抢救便是争分夺秒的过程,如果能在症状发作4.5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6小时以内最长24小时以内进行机械取栓,使血管再通,血流恢复,可以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并且时间越早,效果越好,通过及时治疗的大部分患者可回归家庭和社会。
但令人惋惜的是,不少人对于卒中急救及家庭关怀的意识较薄弱,患者能够在“有效时间窗”到院的约为五分之一。“提高公众和家庭成员对于卒中急救的重视程度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范玉华表示。
“脑卒中急救就好比一场接力赛,第一棒是患者及其家属,第二棒是急救转运,医院后的院内绿道,第四棒冲刺阶段是临床医生和护士。”范玉华称,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发病时身在家中,因此,家人和亲友便成为了挽救患者生命的第一决策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脑防委、中国卒中学会都先后推出相应的视频对公众开展“识别卒中”的健康教育。强调“BEFAST”。其中,“B”--Balance是指平衡,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E”--Eyes是指眼睛,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F”--Face是指面部,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A”--Arms是指手臂,手臂突然无力感或麻木感,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S”--Speech是指语言,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T”--Time是指时间,上述症状提示可能出现卒中,请勿等待症状自行消失,立即拨打获得医疗救助。
范玉华称,卒中发病的人群以老年人居多,但是在当下卒中干预措施的影响下,在全球范围内,幼年和中青年人群的发病率没有很明显的上升趋势。此外,城市和农村的卒中发生率也有不同的表现,其中,城市的卒中发病率已经趋于平稳,但是农村发病率相对较高,还是呈现上升状态。
如今,社会上还存在多个卒中防治的误区,包括“身体突然动不了,等一等,先休息观察”“针刺放血、安宫牛*丸抢救卒中”“定期输液预防卒中”“保健品防卒中”等,范玉华称,一旦怀疑自己或者周围的人得了脑卒中,不要拖不要悬,要立即、马上、医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