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与“隆江猪脚饭”“搞钱”并列的深圳特色是什么?
一定是夏季缠绕着你的热!热!热!
传说中的低温疗法
是一种以物理方法
将患者体温降低到预期水平
达到治疗疾病目的
的古老方法……
已知最早的低温技术
目前已知最早的低温技术应用记录出现于《艾德温·史密斯纸草文稿》。这本人类最早的医学著作之一,记载了古埃及人使用低温法治疗脓肿的事件。
艾德温·史密斯是这份手稿已知的第一位持有者:年从卢克索一位交易商那里买来。
艾德温·史密斯去世后,这份手稿被多次转送,至今保存在纽约医学院。
后来文稿以他名字命名
据文稿记载,早在古埃及时期,就有人意识到低温对某些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此后也陆续出现有关于低温技术救人的记载。
古希腊
古罗马
中国古代
他让发热的病人浸泡在石槽冷水里,以此来降温~
十六世纪
意大利医生杰罗姆美尔库里亚利斯,经常在肾绞痛发作时,蹲在阿诺河泉水里,利用冰冷的河水医治自己和患者的肾绞痛。
从古埃及时期到16世纪
低温疗法主要应用在
局部热症、痛症的治疗
已知最早的全身低温治疗
关于早期全身低温治疗的应用,有个有趣的记录:
年,法国人道主义医生菲利普·皮内尔在临床笔记中记录了低温对精神疾病影响的案例。
当人们发现他时,他的精神状态恢复地很好,没有那么狂躁,而且身体上没有其他明显的不良影响。
18世纪末期,利物浦医生詹姆斯·柯里利用水银温度计,配合实施了已知最早的全身低温治疗。
温度计为詹姆斯·柯里的研究提供了巨大帮助,他利用温度计记录了低温对体温、脉搏、呼吸等生理指标的影响。
这是首次记录
人类在低温实验条件下各项生理指标的温度
插播一则小故事:
医官注意到低温似乎可以减缓伤口恶化,但因为当时低温治疗技术还未普及,他并不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现代低温疗法
现代医学出现后
医生们开始将低温疗法
科学地应用到诊断和治疗中
年11月28日,美国神经外科医生坦谱·费伊开始了他的低温疗法试验,第一次使用全身低温治疗癌症和颅脑外伤。
这项听起来很酷的手术并没有那么顺利。在开始手术前,坦谱·费伊纠结了数周,毕竟无法对手术风险进行预判。
他让患者躺在磅冰块上降低体温,并将手术室暖气关闭,打开所有窗口,利用自然的冷空气给房间降温,避免冰块融化。
患者直肠温度降低到90华氏度(32℃),并在这个状态下待了18个小时。
随后用热咖啡灌肠帮助病人恢复体温。数小时后,病人恢复了意识,并且没有感受到手术带来的痛苦。
然而,工作环境不理想、生命体征监测困难、温度难以控制、护理人员不愿参与……
坦谱费伊为了让低温技术得以顺利开展,发明了一种特殊的冷却毯。
图片源于网络
他利用冷却毯先后进行了次“冰人术”,为癌症晚期患者减轻疼痛。
坦谱·费伊后来还发明了各种局部降温的技术和工具,在抗生素出现以前,这些降温工具和方法一度成为治疗大脑炎、脑脓肿的常规治疗手段。
图片源于网络
此外,坦谱费伊还通过一种特定降温程序给一位严重脑外伤患者进行治疗。
坦谱费伊的实验证实了人类可以在32℃以下的低温状态存活数天,且身体状况也会有显著改善。
坦谱费伊的临床研究原本应在年第三届国际癌症研究会议上公布,可惜的是,稿件送到比利时被纳粹没收了。
二战期间,在纳粹集中营,这些低温技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被残忍地使用,进行了大量不人道的人体低温研究。
图片源于网络
医学家们对医疗治疗技术的研究热情不会因为战争而被浇灭,相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低温治疗技术进行系统研究。
此后的十几年
低温治疗在心外科和神经外科手术中
应用逐渐广泛
年,美国新奥尔良医生詹姆斯·米勒和瑞典斯德哥尔摩医生对10个窒息新生儿进行了一项研究。
记录显示,当患儿体温为23-30℃时,呼吸暂停的时间为8分钟到79分钟不等。
10年后随访发现,9名活下来的婴儿没有任何神经系统后遗症。
现代低温手术的时代
年,美国神经外科医生欧文·库珀发明了密闭低温探头,这种探头使用液氮进行降温,开启了现代低温手术的时代。
这项技术利用冰冻方法破坏脑组织,以达到治疗帕金森病的目的。
-年间,他用立体定向冰冻手术技术,给名帕金森患者进行了基地神经节手术。
随后受到临床医生的追捧。他们将这种技术用于治疗各种临床疾病,并逐渐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
直到年,左旋多巴面世,这种手术逐渐被放弃。
年后,冰冻手术技术再次受到重视,用于结合颅内超声技术的实时检测。
同一时期,现代心肺复苏之父——麻醉医生彼得·萨法尔,也加入了治疗性低温研究大*。
一生都在寻求有效的脑保护
年,彼得·萨法尔的女儿因哮喘致心跳骤停,虽然经抢救恢复了心跳呼吸,但最终因脑损伤无法恢复而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促使他一生都致力于寻求有效的脑保护方法,并重新实践了治疗性低温研究。
彼得·萨法尔的低温试验:
彼得·萨法尔的成功试验恢复了低温治疗在学界的声誉,由他发明的治疗被名为“用于延迟复苏的暂停生命”。
在他生命中的后四十年里,曾多次强调低温对心跳骤停后的脑保护能力。
亚低温的研究与应用
随着低温疗法的发展,人们开始对低温治疗进行多方面的研究与探讨。
年,人们通过对SD大鼠脑缺血进行干预,发现轻度降低大鼠的体温(32~34℃)可明显减少缺血所致的脑神经细胞死亡,且无其他并发症。
这是首次从病理学上证实全身低温具有神经保护效应。随后多项研究证实低温(28-35℃)治疗组与常温治疗组相比较,具有良好的神经系统转归,可使多类危重症患者从中获益,并被多个指南推荐。
与此同时,国内学者也开展了这方面的试验与临床应用研究。中国江基尧教授于年首先将28~35℃轻中度低温统称为亚低温,并且证实亚低温对实验性缺血和实验性颅脑外伤具有显著的治疗保护作用。
年德国医生梅茨对一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采用冰毯机体表降温:
同年莱斯医生对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发现脑卒中后及时降低体温有助于减少病死率。
年,两个不同研究小组(欧洲HACA和澳大利亚Bernard研究小组)的心肺复苏后低温脑保护研究结果,正式将低温技术推向临床。
亚低温治疗脑缺血、脑缺氧和脑出血病人,取得了令人嘱目的研究成果。
不知道年,彼得·萨法尔是否是欣慰地离开这个世界?抑或是遗憾这个技术如果早四十年,或许他心爱的女儿能够存活下来呢?
进入21世纪,亚低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治疗,包括各种严重中风、新生儿脑缺血缺氧脑病、肝性脑病和脑膜炎等。
医疗技术的进步从不是一蹴而就。在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努力下,低温治疗技术取得很大进展,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低温治疗设备也不断革新。
资料来源:
[1]生命力强大的古老低温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