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岁的张大爷长期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腔隙性脑梗塞等慢性疾病。为了自身健康,张大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病情控制尚且稳定。
最近几个月张大爷感觉自己的记忆力明显不如以前了,经常忘记自己的眼镜和手机放在什么地方,有时甚至是一转身的功夫就忘记了,刚开始张大爷还以为是自己年纪大了,容易健忘,但后来就连随身携带的钥匙都会忘记,一个星期甚至会把自己锁在门外2-3次,张大爷感觉不对了,医院进行检查,医生通过给张大爷完善颅脑磁共振和血管成像后,诊断其为血管性痴呆。一听到痴呆两个字张大爷慌了,连忙询问是不是阿兹海默症,医生解释道血管性痴呆并不是阿兹海默症,两者区别较大,同时给他开具了药物进行治疗,并嘱咐张大爷长期口服一段时间,1医院复查。张大爷听从医嘱规范服用后,症状有了明显减轻。
血管性痴呆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是指由于多种脑血管疾病而导致的大脑功能衰退,多发生于脑血管疾病后期,如脑出血、脑梗死、颅脑外伤等。临床多表现为记忆力、认知能力的下降,同时可伴有情绪异常,易激怒,易焦躁,少数患者可合并有步态不稳、尿失禁等功能异常。根据统计血管性痴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病率约为13.7%,是脑血管疾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后遗症,严重时可导致患者丧失独自生活和劳动的能力。
一、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
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脑血管的病理性变化造成脑组织供血不足,或者因外伤、出血造成大脑器质性损伤是诱发血管性痴呆的原因,这也是可以解释为什么脑梗死、脑出血的患者往往可合并出现血管性痴呆,因此积极改善大脑供血状态是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关键。
现代研究表明当发生大脑梗死时,会导致相应部位的脑组织由于血管供血不足而长期处于缺血性低灌注状态,这会导致该部位的大脑神经元出现缺血性坏死,导致逐渐出现认知性功能障碍;其次,当大脑出现出血性疾病时,如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大脑半球内出血性血肿,会对大脑组织产生实质性的破坏,同时也会对大脑组织产生间接性的压迫,从而导致相应大脑组织出现坏死,进而出现不同程度痴呆表现。
综上所述,无论是缺血性疾病或者出血性疾病,在其后期都可以出现血管性痴呆,因此临床上不仅仅要对脑卒中急性期进行针对性治疗,对其恢复期也要有充足的预防方案,从而有效降低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
二、血管性痴呆与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的区别
临床上有许多人将血管性痴呆与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相混淆,这是由于这两种疾病都好发于老年人,并且都以记忆力、认知力减退为主要表现,但实际上这两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预后都有很大区别。
1、两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不同
血管性痴呆的根本原因在于大脑血管发生病理性变化,因此其多有明确的诱因,如脑卒中、高血压、颅脑外伤等,这些原因造成大脑血管发生病理性改变,导致大脑动脉出现闭塞,从而引起脑部血液流动缓慢,进一步致脑组织缺血、缺氧,继而发生神经坏死,由此可见,大脑血管的变化是导致血管性痴呆的主要原因。
老年性痴呆的病理机制尚不明确,诱因众多,与大脑血管的状态无必然联系,其具体表现为大脑神经元中胆碱能神经元退行性改变,但大多与大脑血液的循环状态无关,也有临床专家表明老年性痴呆可能是自身免疫系统导致,因此临床上治疗难度较大。
2、两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不同
虽然血管性痴呆与老年性痴呆都有记忆、认知和运动的损伤,但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其实是有明显区别的,仔细区分下是可以鉴别的。
血管性痴呆的发病较快,特别是在有脑卒中、颅脑外伤等诱因下,病情发展较快,患者短时间内的记忆力、认知能力等退化明显,但又常有病情波动,并可出现症状相对缓解的时候;其次,血管性痴呆的患者对于自身记忆力下降、智力下降、情绪变化等身体不适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可以具有明显的自我感受,并且往往希望得到治疗,同时血管性痴呆患者可以存在情绪不稳定、爱发脾气等急躁的异常情绪问题,但很少出现完全的生活行为丧失,并且不会出现明显的人格改变。
老年性痴呆(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病缓慢、隐匿,患者往往无法明确说明自己的发病时间,患者的记忆力和智力呈直线性下降,几乎不可逆转,并且随着病情加重,患者多表现出情感淡漠、反应迟钝等症状,并且大多数的患者对于自身变化不敏感,从而导致对自身身体变化的认知力减退,并且在疾病后期大多数老年性痴呆的患者会完全丧失日常行为能力,并且发生根本性的性格改变。
3、两种疾病的预后不同
血管性痴呆的预后与脑血管的状态以及神经坏死的面积相关,对于脑血管状态恢复较好,保证足量的血液供应,同时大脑细胞损伤不严的患者(如腔隙性脑梗塞),通过规范的治疗往往可以大幅度缓解临床症状,部分患者甚至可以根除。但对于大面积的神经细胞死亡,如脑出血、颅脑外伤等,则预后较差,这种血管性痴呆仅仅能改善症状,并不能完全治愈。
老年性痴呆患者的预后往往较差,这是由于尚无特效的治疗手段,而大多数的药物仅仅可以延缓病情发展,但不能逆转或者阻止病情发展,因此几乎所有的老年性痴呆患者都会发展至晚期,从而导致完全性丧失生活能力,表情淡漠,喜怒无常,大部分患者在5-10年内死亡。
三、科学服用4类药物防治血管性痴呆
尽管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与大脑血管本身的状态相关,但只要积极治疗,大多数血管性痴呆的患者都会得到一定的改善,因此临床上经常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药、改善循环药、胆碱酯酶抑制剂、NMDA受体拮抗剂和营养脑细胞药等4类药物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
1、抗血小板聚集药
抗血小板聚集药是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用药,因此常用于治疗缺血性疾病造成的血管性痴呆,如脑梗死后遗症、脑动脉粥样硬化等,通过抗血小板聚集可以有效改善大脑的血液功能状态,常用的药物就是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类的解热镇痛药,其主要的作用机制是对血小板中的环氧化酶发生不可逆的转化,抑制前列环素的生成,从而根本上抑制血小板的激活和聚集作用,减少或者降低凝血功能。但长期口服阿司匹林会对胃肠道黏膜造成,诱发胃痛、反酸、烧心等一系列不良反应,甚至引起胃出血、胃溃疡等严重不良反应,因此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慎用;其次,长期口服阿司匹林会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因此长期口服需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氯吡格雷是一种具有择性的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其可与血小板上的二磷酸腺苷受体结合,从而抑制二磷酸腺苷对血小板的诱导激活,从而有效降低凝血反应,预防血栓形成。临床上长期口服氯吡格雷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如腹胀、反酸、胃痛等,但多出现在服药初期,并且发生几率明显少于阿司匹林,但对于有胃溃疡、糜烂性胃炎等疾病的患者,依然建议与抑酸药和胃黏膜保护剂联用,同时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2、改善循环的药
脑血管供血不足是导致血管性痴呆的重要因素,因此积极改善脑部循环,积极改善供血状态对于防治血管性痴呆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常用于改善大脑循环的药物包括尼麦角林和丁苯酞。
尼麦角林是一种麦角碱衍生物,其药理学研究表明尼麦角林能阻止脑动脉血管上的α受体,从而抑制脑血管的痉挛、收缩,有效促进血管扩张,积极改善大脑的供血状态。其次,尼麦角林可以促进大脑细胞内的能量代谢,促进多种神经递质的生成和传导,从而改善大脑的功能。但常口服尼麦角林会导致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如腹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但大多可以耐受;其次,肾脏是尼麦角林的主要代谢场所,因此长期口服会影响肾功能,所以服药期间一定要定期监测肾功能。
丁苯酞又叫异苯并呋喃酮,是临床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常用药物。药理学研究表明丁苯酞可以有明显扩张血管的作用,从而可以明显改善脑的微循环状态,促进大脑侧支循环的建立;其次,丁苯酞具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以降低血液的粘滞状态,促进血液循环,保证大脑的血液供应。但长期口服丁苯酞会导致恶心、腹胀、腹痛等消化系统反应,并且少数患者会导致肝功能异常,因此在服药期间一定要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3、胆碱酯酶抑制剂
胆碱酯酶抑制剂是一类能与胆碱酯酶结合并抑制胆碱酯酶活性的药物,其可以增加中枢神经系统乙酰胆碱的浓度,从而促进和维持神经系统兴奋性,从而有效缓解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症状,常用的药物是多奈哌齐。
多奈哌齐是一种新型的胆碱酯酶抑制剂,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可以可逆性地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从而减少乙酰胆碱的分解,增加中枢系统中乙酰胆碱的含量,值得一提的是多奈哌齐可以明显抑制脑组织中的乙酰胆碱酯酶,但对心脏、小肠等却无明显作用,因此不良反应较少。长期口服多奈哌齐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腹泻、恶心等胃肠道反应,少数患者会有失眠、过度兴奋等不良反应,但大多数为暂时,多可以耐受。
4、营养脑细胞药
营养脑细胞药是辅助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常用药,其可以改善神经细胞代谢,减轻神经细胞损伤,同时对损伤的神经组织有修复功能,因此可以有效缓解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常用的药物包括奥拉西坦和胞磷胆碱。
奥拉西坦是一种吡咯烷酮衍生物,药理学研究表明奥拉西坦可以有效促进神经细胞中的能量代谢,增强神经信号的传递,同时可以有效维护神经细胞的完整性,特别是对于部分受损的神经突触具有修复和重塑的作用,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记忆和学习功能。但长期口服奥拉西坦会导致精神亢奋、失眠等不良反应;其次,奥拉西坦对于肝肾功能具有一定负担,因此服药过程中会有一定几率出现肝肾功能异常。最后,还有患者在服药期间会出现腹痛、腹泻、食欲减退等胃肠道反应,但大多可以耐受。
胞磷胆碱是一种核昔衍生物,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可以有效促进大脑细胞的能量代谢,促进大脑血液循环,同时可以增强大脑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修复损伤的神经组织,是临床常用于保护神经系统的药物之一。但长期口服胞磷胆碱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如出现食欲减退、腹胀、腹痛等;其次,少数患者会出现肝肾功能异常,还有的患者会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导致肢体震颤;最后,胞磷胆碱有一定几率诱发癫痫,因此既往患有癫痫的患者要谨慎使用。
四、总结
尽管临床上尚无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特效药,但通过积极进行药物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水平,但不同患者的用药方案不同,因此建议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规范用药。其次,药物治疗仅仅是防治血管性痴呆的一部分,老年人要积极调整自身的生活习惯,规范治疗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同时适量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元素,调整自身的饮食习惯,积极运动,进而从根本上防治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