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人仿佛是接触不良的电灯开关,随时可能断电,太可怕了。”说话的福州陈大爷是广场舞上的“红人”,但这段时间大爷跳不动了,原因是最近走路都觉得晕,甚至眼前发黑,需要坐下稍事休息才能缓解。
前些天,他一天晕倒三回,而这背后的原因竟和喝水不足有关。
刻意少喝水引发体位性低血压
上一周,陈大爷独自一人坐公交,就在起身下车的瞬间,他眼前一黑,摔倒在地。好在路人扶了一把,几秒后苏醒的大爷没什么大碍。
但没想到当天午饭后,陈大爷站起时又突然晕倒在椅子上,情况和之前一样。家人见状忙将其医院。期间,陈大爷再次发生几秒钟的晕厥。
心脏康复中心的林建珍副主任医师安排大爷住院进一步诊疗。
经过一系列检查,发现陈大爷血压异常:平卧时血压/70mmHg,坐位时血压掉到90/60mmHg左右,达到血压正常低限,而站立1分钟时血压下降到70/50mmHg左右,正是这大幅的血压变化让大爷出现了头晕不适。
详细追问病史,林建珍得知大爷因前列腺增生,上厕所频繁,所以每次出门就刻意少喝水,而他自己也没有明显感觉口渴。
原因明确了,陈大爷一天多次晕倒就是喝水不足引起“直立性低血压”导致的。
老人需警惕直立性低血压
所谓直立性低血压,也叫“体位性低血压”,这类患者从卧位转为直立位,3分钟内血压下降≥20/10mmHg,或出现头晕黑朦,严重的甚至晕厥等症状,除了增加反复跌倒及衰弱的风险,还会明显增加冠心病、脑卒中、死亡的风险。
体位性低血压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65岁以上老人约15%,75岁以上老人可达30-50%。
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的原因有几方面:
一种是神经源性;二种是心源性;还有一种是血容量不足,比如大运动量活动后、发热等脱水引起血容量绝对不足一些情况,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会引起体位性血压变化,导致脑灌注下降;最后一种是药物相关,包括降压药,特别是“-唑嗪类”降压药,以及其他血管扩张药、麻醉药、抗焦虑药等,会抑制血管反应,导致体位改变时脑供血急剧减少。
陈大爷的体位性低血压和第三种有关。经过正确的水分补充以及综合治疗,目前陈大爷的血压波动、头晕、乏力症状都较之前改善,没再发生晕厥。
九成人不会正确喝水
数据显示,95.3%的人不会喝水,65.9%的人渴了才喝水,13.9%的人不知道饮水不足会导致便秘、结石、血液黏稠,并可能引起肿瘤风险升高。
该如何科学饮水呢?林建珍建议大家遵循以下喝水原则:
①每日饮水量:
在温和气候下,低水平活动的成人每日推荐饮水量为—毫升,包括喝汤和喝茶。
夏季出汗多情况下,适当增加水的摄入量至-ml。心衰患者饮水量根据专科医师指导下安排。
②喝什么水:
最好是白开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不能用各种饮料代替白水,若出汗过多,可补充些淡盐水。
③适合水温:
夏季喝水最适宜的温度是10℃~30℃,水温过高,会加剧排汗,损害口腔和食道黏膜;喝冰水,会引起胃肠不适,严重会引起心脑血管病风险。
④如何饮水:
晨起饮水补充夜间流失的水分;下班前补充因工作忙碌导致忽略饮水;饭前饮水或喝汤避免餐后低血容量;泡温泉或高温环境期间定期饮水避免脱水;空调房间空气干燥及时补水,户外运动期间及时补水防脱水。
建议“少量多次”,每20-30分钟左右喝-ml左右,不要等口渴时再喝,可以设置闹钟提醒定期喝水。
⑤饮水不足信号:
小便颜色过*、频率少、量少,出现口干、口水少,人感乏力,自测血压明显低于平时,站立时头晕等。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林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