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我国居民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半数以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而在80岁以上的高龄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接近90%,是罹患脑卒中、心肌梗死乃至造成心血管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然而,临床中很多患者对这一疾病缺乏科学、正确的认识,血压天天在测、降压药物也天天在用,还是造成了很多不可挽回的“悲剧”。对此,医院综合医疗科主任医师王蕾提醒广大高血压患者,监测、控制血压已成日常必需,但如果方法不当,徒劳不说,还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正确认识老年高血压
看到这个标题,或许很多人就要发出这样的疑问:“老年高血压和普通的高血压有什么不同?”王蕾介绍,年龄≥65岁,在没有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SBP)≥mmHg(1mmHg=0.kPa)和(或)舒张压(DBP)≥90mmHg,可诊断为老年高血压。曾明确诊断高血压且正在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老年人,虽然血压/90mmHg,也应诊断为老年高血压。从分级上来看,老年高血压的分级方法与一般成年人相同。
“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见收缩压升高和脉压增大。”王蕾介绍,我国人群统计,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为21.5%,占老年高血压总人数的53.21%。随年龄增长,钙化性瓣膜病发生率增高,超声心动图可明确诊断。由于血压调节能力下降,老年人的血压水平容易受各种因素如体位、进餐、情绪、季节或温度等影响,称为异常血压波动。最常见为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和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等。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多种危险因素和相关疾病,常见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肾功能不全和脑血管病等。
学会正确的测量方法
“血压测量是评估血压水平、诊断高血压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根本手段和方法。”王蕾说,由于老年人可能具有血压波动大、夜间高血压、清晨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等特点,所以应鼓励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家庭自测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定期(如每年)进行双上肢及四肢血压和不同体位(立、卧位)血压测量。特别注意临睡前、清晨时间段和服药前的血压监测。
家庭血压监测又称自测血压,可用于评估数日、数周、数月甚至数年的血压控制情况和长时血压变异。测量方法如下:
1、使用经过国际标准方案认证合格的上臂式家用自动电子血压计,不推荐腕式血压计和手指血压计,不推荐使用水银柱血压计进行家庭血压监测。电子血压计使用期间应定期校准,每年至少1次。
2、家庭血压值一般低于诊室血压值,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85mmHg(对应于诊室血压的/90mmHg)。
3、监测频率,初始治疗阶段、血压不稳定者或是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时建议每天早晨和晚上测量血压(每次测2-3遍,取平均值),连续测量7天,取后6天血压计算平均值。血压控制平稳者,可每周只测1天血压;长期药物治疗患者,建议监测服用前的血压状态,以评估药物疗效。
4、最好能详细记录每次测量血压的日期、时间以及所有血压读数,而不是只记录平均值,以便医生指导和评价血压监测和控制效果。
5、精神高度焦虑患者,不建议开展家庭血压监测。
如何有效控制血压?
“降压治疗的目的是延缓高血压所致心血管疾病进程,最大限度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王蕾表示,老年高血压降压治疗应强调收缩压达标,在能耐受的前提下,逐步使血压达标。在启动降压治疗后,需注意监测血压变化,避免降压过快带来的不良反应。在追求降压达标的同时,针对所有可逆性心血管危险因素(如吸烟、血脂异常或肥胖、血糖代谢异常或尿酸升高等)干预处理,并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