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达到3%有余,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达万,并以每年约万的速度递增。初期,人们对糖尿病都不太重视,导致并发症的出现,后果相当严重。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患者死亡率最高的为心脑血管病变占50%,其次是肾病为10%以上;糖尿病患者95%以上并发视网膜病变,是四大致盲原因之一。糖尿病造成的截肢占非外伤性截肢的85%以上。
所以,有专家提出了“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
六个信号一出现,警惕糖尿病“恶化”,小心并发症来了!
信号一:视物模糊
睡眠不足或者用眼过度都可以导致视物模糊,但是除去这些因素之外,还会有视物模糊,并且越来越重,那可能就是患上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且病程越长出现的机率越高。所以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半年复查一次眼底。
信号二:尿中泡沫多
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小便泡沫多,多是蛋白尿所致,可能预示着肾功能出现了损害。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标志,糖尿病病人的肾小球硬化常伴有蛋白尿现象。所以,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复查尿蛋白。
信号三:恶心呕吐
身体莫名的乏力疲倦,并且伴有恶心、呕吐,这可能是体内葡萄糖运转受到阻碍的表现,可能是血糖控制不佳引发的酮症酸中*的情况,尤其是年轻的1型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更需要注意。
信号四:手脚麻木
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手脚麻木的症状出现,这可能预示着出现了一种并发症——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而神经一旦受损,几乎是无法逆转的,需要早期重视。
信号五:手足发凉
手足发凉,伴有下肢疼痛及间歇性跛行症状,则提示很有可能出现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容易导致或加速动脉硬化造成合并血管病变,引起动脉狭窄或者堵塞等并发症。一般轻度狭窄的病人可能没什么感觉,但严重者可能会发生糖尿病足引起足部坏疽,甚至截肢。
信号六:血压变化
高血压常常是糖尿病患者的一种伴随疾病,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会加速我们的心、脑、肾、眼底、大血管等器官的损害,所以糖尿病患者平时生活中除了重视监测血糖外还要监测血压。
在临床上还有一部分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表现为头晕、心慌、眼前发黑,严重时出现一过性晕厥,这都需要引起重视,注意体位变化不要太快。
日常如何预防糖尿病及并发症?
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有50.1%的成年人正处于糖尿病前期,每天都有可能变成新的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不是一种孤立的疾病,患者往往有高血压、血脂紊乱、高尿酸血症、高血脂症等,必须看到代谢综合征这个整体。
代谢综合征是一个典型的“不良生活习惯病”,预防治疗必须从改变生活习惯入手。
一:控制体重
要与肥胖决裂,相关研究明确了肥胖、超重和糖尿病的关系,不仅是糖尿病,各种代谢异常都与其相关,并且超重越多患病风险越大。
肥胖常会导致血脂代谢紊乱,引发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甚至冠心病等多种疾病。因此,只要能减轻体重,就能获益。
要判断自己是否属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测量腰围。女性腰围超过80厘米,就可以视为中心性肥胖。
所以,日常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体重,尤其是腹部肥胖者,更应该注意,改善腹部肥胖可大大降低患病风险!
二:不多吃一口,不少走一步
管住嘴,不多吃一口,饮食上要“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吃序颠倒”,即每餐只吃七八分饱,以素食为主,同时保证营养均衡;进餐时先吃青菜,快饱时再吃些主食、肉类。
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每周应进行分钟的有氧运动,可分摊到5~6天进行,即每天30分钟左右。
在所有运动中,走路适用人群最广,不受场地、时间限制,比较安全,步伐、步速可以自己调节,且对关节的损害较小。
三:不饮酒,不熬夜
经常性的饮酒,会给原本就不健康的肝脏增加负担,导致酒中的有*物质得不到正常的转化,堆积在体内,破坏糖尿病患者的健康。
过量的饮酒对糖尿病患者造成的危害主要有:容易发生高脂血症和代谢紊乱;使胰腺受到刺激而影响其分泌液的成分;引起病情恶化。
经常睡眠不足6小时者,糖尿病的患病风险翻番。专家说:“如果你睡眠太少,神经系统会处于紧张状态,影响调节血糖的激素。”因此,除了尽量不熬夜,还应注意睡前别喝咖啡或茶,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等。
四:学会释放压力
现代生活节奏和工作强度,迫使白领白天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晚上还得熬夜,得不到充分休息,因此绝大多数的白领长期处于“神经紧绷”状态,心理压力非常大。
专家解释,紧张和焦虑的情绪会促使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体内的“应激激素”大量分泌,出现血糖升高,长此以往,造成糖尿病产生。
五:每天放松一刻钟
紧张的工作、生活会让人处于应激状态。在应激状态下,人的身体进入战斗模式,血糖水平升高,随时准备行动。
因此,你一定要学会放松自己,比如起床后做一会儿瑜伽或冥想、散步、听听轻音乐,还要记得做任何事前深呼吸3次。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