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一定要吃降压药吗?这是很多高血压朋友苦恼和疑惑的事情,我们先来说一下答案:高血压患者,当然并不是一定要吃降压药,但大多数情况下,通过合理用药控制好高血压,确实是高血压综合调理的重要方面。
说高血压患者不一定非得要吃药,是为了强调高血压的调理控制,绝不仅仅是吃药还是不吃药那么简单,而说高血压患者多数情况下,都需要吃药,是为了强调在血压调理控制的过程中,合理使用降压药的重要性,如果能够明白并做好这两点,一定会有助于我们高血压的调理控制,减少高血压给身体带来的健康风险。
为什么要控制高血压,当然是因为高血压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了,高血压对身体的危害包括心血管、脑血管、肾脏、眼睛等器官的健康危害,这种健康危害的发生,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渐进性的,逐渐发生的,往往都是在没有感觉的情况下,高血压长期没有控制好,而逐渐的发展出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肾功能下降等问题。因此,对于高血压来说,千万不要等有了感觉才去控制,高血压不管有没有感觉,都应该尽早的积极的进行控制,只有尽早的长期的把高血压平稳控制好,才能够尽量的减少高血压带来的身体健康风险。
如何控制高血压,如果认为仅仅是考虑吃药还是不吃药,那就大错特错了。还是要不断的重复强调综合调理的概念,服药只是控制高血压的一个方面,而对于高血压的控制来说,饮食调理,运动调理,心理调理,血压监测,风险评估等各个方面,都是综合调理好高血压的重要方面,全面、综合调理血压,高血压才能够控制的更加平稳,而身体的健康获益也会更大。
下面我们来介绍下一些考虑不服用降压药或停用降压药的情况,在介绍的过程中,会把高血压综合调理的几个方面,都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可以不用降压药的情况1——单纯轻度一级高血压
对于有些单纯的轻度高血压的情况,通常是建议不一定非得一上来就服用药物进行血压控制。生活调理始终才是高血压控制的基础,因此,如果您是刚刚确诊高血压的,特别是血压刚超过/90的轻度高血压患者,同时也没有糖尿病、高血脂等其他的风险慢病情况,建议可以先通过生活调理的方式来控制血压试试。
很多中青年朋友,出现了轻度的高血压,通过合理的生活调理干预,往往高血压问题都会有很好的改善。高血压的生活调理干预,有4个方面值得强调——
饮食调理,比如原来吃得很咸,不妨吃的清淡点,比如原来经常大鱼大肉,不妨多吃点新鲜的果蔬,比如原来吃得太多还肥胖,不妨控制下摄入量,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对于辅助调理控制血压都是很重要的方面。运动调理,建议轻度的一级高血压患者,应当适度的增加活动量,特别是原来久坐不运动的情况,不妨试着让自己加强下运动锻炼,坚持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周不少于5次的中等强度运动锻炼,运动锻炼能够提高身体素质,同时也能够加强心肺功能,对于促进血液循环,加强血压调控,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心理调节,千万不要忽视不良情绪对于血压的影响,长期的紧张,焦虑情绪,急躁的情绪,都是导致交感神经紧张,从而进一步导致血压上升的重要因素,因此,想要调控好升高的血压,一定要注意自我的情绪控制,保持平和的心态。其他不良习惯的改善,戒烟限酒是我们经常谈到的,对于高血压的调理控制来说,确实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如果烟酒都控制不了,又何谈高血压的控制?
通过上述各种各样的生活调理干预,对于单纯的轻度高血压问题,通常血压都会有所改善和降低,如果能够在3~6个月时间,把血压控制到/80的达标范围内,那么当然就是不用服用降压药的,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活调理,血压仍然居高不下,就还是应该考虑加用降压药来加强血压的调控。
可以不用降压药的情况2——高龄老年人的血压控制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逐渐的衰老,对于一些高龄的,年龄超过80岁的老年人,或许原来有较严重的高血压问题,需要服药控制,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的力量,血管的弹性都变得越来越差,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存在血压控制难度加大的情况。
对于高龄老年人的高血压问题,血压监测、风险评估就很有必要了。如果高龄老年人在血压压差较大的情况下,甚至低压都到了60以下的情况下,如果高压在不服药的情况下,能够保持在以下,这样的情况下,也是可以考虑停服降压药的。
之所以建议放宽高龄老年人的高血压控制标准和用药要求,高龄老年人的身体比较衰弱,对药物的代谢也往往变得缓慢,很容易出现药物过量的风险,另一方面,高龄老年人身体对于血压调节的能力也变弱,很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等方面的风险问题,因此,结合自身情况,做好血压监测和风险评估,适时的选择减量服药或停用降压药物,都是减少高龄老年人因为服药导致血压波动风险进一步加大的重要方面。
通过上述介绍我们可以明白,高血压控制的目标是将高血压控制平稳,减少健康危害,但不同的血压情况,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风险情况,所应该采取的高血压综合调理方式也各不相同,因此,用药还是不用药,是在高血压调理控制过程中的一个综合评估风险,血压控制情况后的一个动态选择的过程,用还是不用,不要光看血压情况,也要考虑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