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是第14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题是“预防为主,远离卒中”,口号为“远离卒中,从健康生活开始”。
卒中,一般又称“脑中风”,很多人知道大多是脑血管被血栓梗塞了,如果不及早溶栓就可能导致偏瘫甚至夺去性命,而溶栓时间窗很窄,只有3-8小时。
是不是如果超时就只能听天由命,甚至放弃积极治疗?广州日报全媒体医院神经科、广东省神经科学研究所了解到,并非如此,医疗技术快速发展,如今取栓已经比溶栓“走得更远”,12小时甚至24小时内取栓都能救命,因此脑中风的绿色抢救通道已经扩至24小时,别轻易弃疗!
病例:广美教授一周两次大中风,取栓救了他
“我们是两个想不到,都发生了!”日前,广美的李教授在妻子的陪伴下回省医复诊,李太太说。
第一个想不到,是李教授竟然发生一周两次大中风,吓坏人了。
李教授年纪不大,去年56岁,除了10年前发生过一次心梗,导致患有肥厚性心肌病、房颤外,身体一向不错的,还一周打一次足球,每次一玩就是两三小时。去年4月28日意外发生了——一次大型学术会议结束后,李教授与太太两人回到从化放松一下,李太太在二楼忙着,突然就听到楼下有玻璃杯摔碎的声音,又没有听到打扫声,她连忙下楼一看,丈夫已经瘫倒在地,无知无觉,又扶又拉都起不来。
救医院,证实是左侧脑卒中,马上溶栓却效果不佳,连夜转送省医,紧急进行取栓手术,术后马上手脚都能动了。
就在大家长舒一口气时,4月30日,李教授的右侧脑血管又堵了,情况更不乐观,从心脏掉下来的血栓将脑血管堵了个严严实实!又是取栓救了他的性命。
第二个想不到,就是取栓治疗卒中竟能这么成功。
李教授发生的是很少见的3天2次大面积梗,医生为他进行两次取栓术,术后预想中的并发症都没有发生,术后15天,李教授就能做康复训练;术后一个月已经能下地行走了。
“你们想像不到,看到他第一次重捡画笔,几笔出画戴礼帽的自己,我的心情多么狂喜!”李太太还记得,那是术后一个月,虽然画画小细节还不行,但两人差点相对而泣。如今一年多过去,李教授的画越来越多,技法也慢慢恢复;讲话力气还不够,写的字也还是“小个子”,但走路、生活自理已经不成问题了。
以前那个一天抽两包烟、天天夜里两三点才睡、最爱喝点酒作画的李教授,如今都改了,生活方式健康又规律,自称“这样才对得起医生为我创造的生命奇迹”。
美术教授两次大中风后康复期的画,当然无法与病前相比,但与死里逃生一样,能拾笔再画对于他而言已经是奇迹。
析病:广东病人超80%是缺血性中风
卒中(脑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可导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这是因为一旦发生脑中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
脑卒中是影响我国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及经济负担重的特点。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人可能罹患卒中,每六秒钟就有一人死于卒中,每六秒钟就有一人因为卒中而永久致残。近年来,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约有3/4患者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或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
很多人知道,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缺血性卒中人们简称“脑梗”,而出血性卒中则是民间所称的“脑溢血”。缺血、出血的发病概率各有多少,很多人不知道。
其实,在临床上,缺血性卒中一直占大多数,包括了大血管闭塞、小血管闭塞,占到了卒中的75%-80%。有意思的是,据广东省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统计,广东区域人群里,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的80%以上,与北方地区30%-40%是出血性卒中的比例形成鲜明对比。
所长王丽娟教授指出,这与卒中预防控制综合因素有关系。广东气候比北方温和,温差小一些、严寒程度低一些,广东人饮食较北方清淡、不喝酒或喝酒不劝酒的习惯也更好,结合其他因素,使得出血性中风的“高血压控制差”这一风险降低了。
识别:“中风”是适合中国人的快速识别法
中风,尤其是急性大血管闭塞,具有高死亡、高致残率等特点,早期识别急性脑卒中,将给医生打下良好的抢救基础。
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中国推出了适合国人的急性卒中快速识别方法即“中风”,是一种适用于国人的迅速识别脑卒中和即刻行动的策略:
“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
“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
“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如果通过这三步观察怀疑患者是中风,可立刻拨打急救电话。
治疗:最新取栓时间窗扩至24小时
一旦发生脑卒中,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到最近的卒中中心、脑卒医院等具备卒中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接受规范救治。
尤其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最有效的治疗是短时间内开通闭塞的血管,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在时间窗内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及血管内治疗(取栓),是目前最有效的救治措施。
对于脑梗,很多人只知道静脉溶栓,省医神经内科专家王硕指出,其实取栓,不仅在心血管病的冠心病、心梗、心绞痛领域越来越热,在脑梗、脑血栓治疗上进展也很快,年至今,已经将治疗时间窗从以前的3小时、6小时、8小时,扩大至如今的12小时甚至24小时。
血栓卡住脑血管,最佳静脉溶栓时间仅为平均4.5小时,一方面是发病至院内急救开始,往往就超过4.5小时了;另一方面,8毫米以上的脑大血管血栓,溶栓成功率很低,而抽、吸或其他取栓,却有80%以上的复通成功率,而且病人康复程度远远优于溶栓。
省医神经内科专家、广州地区中青年实力医生代成波指出,医院是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和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也是中国卒中学会综合卒中中心,神经科和急诊科均为国家临床重点科室,因此率先为发病在24小时内的急性卒中患者提供绿色通道救治服务,接受了大量各地转诊的疑难危重病例。
记者了解到,先诊疗后付费、多学科协作以及一流的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挽救了大量的急危重的卒中患者。
当然,并不是说溶栓不好,代成波指出,其实救护车一到院,很多医疗操作已经是同步进行的,比如发病在4.5小时内,甚至会不经过病房,急诊CT检查确定是缺血性卒中,是微米以上的小血管还是8厘米以上的大血管,与家属知情同意后马上就给药溶栓,同时做脑血管CT,确定后直接上介入室进一步治疗,紧急万分抢时间。
预防:80%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
哪怕最完美的救治,都不如脑卒中从未发生过。事实上,除了脑血管畸型、脑血管瘤、家族聚集性遗传等先天性因素,高达80%的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
首先,控制好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心脏病等高危因素。降低血压,控制血脂、血糖,保持健康体重,可降低脑卒中风险;房颤是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因,建议房颤患者遵医嘱采用抗凝治疗。
其次,保证健康生活方式,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日常生活行为应注意:
1.注重合理膳食,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减少摄入富含油脂和高糖的食物,限量食用烹调油,每天饮水要充足。
2.酌情量力运动,以大肌肉群参与的有氧耐力运动为主,如健走、慢跑、游泳、太极拳等运动,活动量一般应达到中等强度。防止过度劳累、用力过猛。
3.克服不良嗜好(吸烟、过量饮酒、久坐等)。
4.注意气候变化、保持情绪平稳。
5.老年人应防止过快改变体位,避免便秘。
6.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诊早治。
特别要提醒的是,很多体检不重视脑血管,建议到了50岁,都做一个脑血管检查“留底”,如果家族有过脑血管瘤患者,40岁及以上体检就要考虑体检做CTA或MRA筛查了。如果有上述高危因素或早期血管病变情况,可每年做经颅多普勒、颈动脉超声等,及时监控甚至排除20%-30%堵塞率。
医学指导/医院神经科主任、广东省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王丽娟、医院神经内科三区病区主任王硕、广东省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助理、广州地区中青年实力医生代成波、医院神经科副主任医师何池忠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何雪华通讯员郝黎、张蓝溪、靳婷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何雪华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