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的刘先生在一次常规体检中被查出来患有高血压,但在刘先生的印象里高血压是老年人才会有的问题,自己还年轻,而且平时也没有任何不适感,因此也没有放在心上。医生开给刘先生的降压药,他也是想起来就吃,想不起来就不吃了。
就这样过了一年多,一天刘先生突感头痛头晕,休息几天后仍旧没有好转,无医院就诊。
医生询问了他的基本情况后,就给他测量了血压,血压计显示/95mmHg。刘先生这才知道他头晕头痛的元凶原来就是高血压。
这下刘先生再也不敢怠慢了,打算重视起来按时吃药,但是说起吃药可让他犯了难。降压药到底该饭前吃还是饭后吃呢?
随后,他便去网上查询了一下,网上的说法大致有两派:一派认为应该饭前吃,这样进食的食物就不会影响药物的吸收,使得疗效更好;另一派认为应该饭后吃,是药三分*,饭后吃的话能减少药物的胃肠道的刺激。
看完这两种观点后刘先生更加困惑了,他觉得这两种说法似乎都很有道理。相信大家也许和刘先生也有相同的困惑,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谈谈高血压,让大家能对这个疾病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一、什么是高血压?引起高血压的原因有哪些?
如果在没有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不在同一日内测量血压三次,收缩压不低于mmHg或者舒张压不低于90mmHg即为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病。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弄清楚,但主要可能与遗传,吸烟,饮酒,地域,饮食习惯,肥胖等因素有关。
其中超重人群患高血压的危险性要比正常人群高3~5倍,如果体重能得到控制的话,高血压的发病人数将减少30%。
其中有一种肥胖表现为向心性肥胖,也就是我们平时称的苹果形身材,主要表现为腹部肥胖,这类人群比下肢肥胖的人群(也就是梨形身材)患上高血压的几率要高很多。另外,例如肾实质性病变,内分泌疾病,血管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也可引起高血压。
目前控制高血压的方式主要是使用降压药,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减缓心率,减弱血管收缩力,减少血液量等几个方面入手,市面上的主流降压药主要有以下几类。
二、降压药有哪些分类?
前面提到的降压药机制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从减缓心率入手的是β受体阻断剂,常见的药物有普萘洛尔,拉贝洛尔等,它可以阻断心脏上的β1受体,从而减弱心肌收缩力,使心率减缓,降低血压。
这类药物长期应用时安全、有效且价格低廉,能够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像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二从减弱血管收缩力入手的主要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和钙离子拮抗剂。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能够扩张血管,使血压下降。
目前临床常用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药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常用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有氯沙坦,缬沙坦,替米沙坦等。
常用的钙离子拮抗剂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
其中卡托普利是治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之一,而且停药不反跳,尤其适用于高血压伴有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以及心力衰竭的患者。
三从减少血液量入手的是利尿剂
利尿剂能够促进尿液的排出,使血液中的水分减少,回心血量减少,使得血压下降。常用的利尿剂有氢氯噻嗪,呋塞米,维拉帕米以及螺内酯等。它们常与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合用,起到减少副作用,增强疗效的作用。
在大致了解了高血压和一些常用降压药物后,下面我们回到正题,降压药到底应该饭前吃还是饭后吃呢?
三、降压药怎么服用才能达到好的疗效?
当我们打开降压药的说明书时,在用法用量一栏中都会注明每日几次,每次服用几片。那么什么时候服用降压药比较合理?这个其实大有讲究,选择正确的服药时间,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的血压波动具有一定规律,呈现昼夜节律性。
以时间为横坐标,血压为纵坐标绘制曲线的话,曲线波动为勺型,即两峰一谷。
午夜时血压最低,早晨时血压开始上升,在上午六点至十点时,血压达到第一个高峰。
之后血压开始慢慢下降,在傍晚时血压又开始上升,大约在下午四点到八点时达到第二个高峰,在晚上十点时血压又逐渐下降,最后在半夜(次日凌晨两点至三点)时最低,称为谷。
我们服用的一些降压药,不管是短效制剂是长效制剂,为了避免食物对药物吸收产生的影响,建议饭前服用。
有研究表明,胃中进食的食物可使卡托普利的吸收降低30%~40%。一些长效制剂,像氨氯地平,美托洛尔等因为一天只需服用一次,所以建议在起床后饭前服用;一来是因为饭后吃会影响药物的吸收,降低药物疗效;另一个原因是在早上六点至十点血压达到第一个高峰,这时服用药物,恰好能够有效控制血压的升高。
而一些其他药物,例如利血平等,因为它能够刺激胃酸分泌,对胃黏膜的刺激性较强,如果患者在服用后感到不适,或者患者自身存在一些胃肠道疾病时,可以选择饭后服用降压药,或者改用其他药物,这里比较推荐选用一些长效制剂。
另外,服药时间还需根据患者自身的血压波动来定。大多数患者血压曲线为勺型,其中第二个血压高峰较早晨的第一个血压高峰要高些,但升势缓慢,此类患者适宜清晨服药,可以减轻晨峰现象。
但有些患者可出现过度勺型,夜间血压比白天下降大于20%。这类患者如果在睡前服用降压药,尤其是短效降压药,会造成血流不足,脑组织缺血,也会使得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等物质容易黏附在血管内膜上,形成凝块,同时老年人更容易因此形成血栓,在清晨发生猝死。
所以患者最好对自己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服药时间。为了使测得的结果准确,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是在清晨服药前测量;
二是在起床后排尿排便后再测量,因为排便时由于张力刺激会使血压不稳定;
三是要在早餐前测量,因为进食会对血压产生影响。
此外对于一些老年患者,由于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测量时除了监测坐位血压,还应该对站位血压进行监测,这样才能使测量结果更加可靠。
除了对服药时间,饭前还是饭后服药进行注意外,高血压还有一些其他的注意事项,下面我们简单说说。
四、高血压的其他注意事项
1.药不对症
有些患者可能是在体检中查出自己患有高血压,由于怕麻烦并没有去向患者咨询用药,而是问问身边患有高血压的朋友吃什么药,或者走进药店,听从销售员的推荐买药,服用了几个月后发现血压并没有下降。这是因为每个人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不同,同一种降压药不可能对每一个人都有效,因此不要照搬别人的经验和药方进行治疗。
2.寻求新药
一些患者认为只有新药,价格贵的药还有进口药疗效才好,每次看到广告上出现了什么新药,就立马去药店配药,频繁更换自己使用的药物。但是殊不知很多所谓的新药,并不是真的新药,只是同样的成分,又换了一个剂型罢了,其效果也不一定就比自己服用的老药好。
3.不听医嘱
这类患者分为两个极端,一类是治病心切,不按说明书的规定,给自己下猛药,加量服用药物,医院配来的不同商品名,同一通用名的药物一起使用,造成服药超剂量;还有一类是觉得是药三分*,医生开的剂量也太多了,我少吃一片也不会有什么事,还可以减免药物的副作用。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在服药时一定要谨遵医嘱,以免因此造成严重后果。
正如前文所言,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除了服用药物控制血压外,在生活中也需要多加注意,早睡早起,清淡饮食,戒烟戒酒,定期锻炼,控制体重等也可以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刘先生在咨询完医生后,按时服药,规律生活,一段时间后,血压就维持在了稳定状态,头晕头痛等症状也很少发生了。
参考文献:
[1]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年出版朱大年主编
[2]药理学科学出版社年出版吴铁臧林泉主编
[3]高血压合理用药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王忠壮邬时民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