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脑卒中、心梗等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在我国,约有50%以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年龄超过80岁的高龄人群患病率接近90%。老年高血压指年龄≥65岁,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老年人是一个独特的群体,其高血压也有着区别于其他人群的临床特点,具体包括:
压差大。老年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压差比较大。这是因为,他们各器官呈退行性变化,尤其是心血管系统,动脉硬化明显,几乎成了无弹性的管道。心脏射血时,主动脉不能完全膨胀,动脉内骤增的血容量得不到缓冲,导致收缩期血压增高,而舒张压相对较低,脉压差进而增大。
波动大。老年高血压波动较大,一天中忽高忽低,特别是收缩压。这主要由于老年患者血管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所致。因此,在采取降压药物治疗期间,不能以1次测量结果衡量血压是否正常,应每天至少测2次,且随时不舒服随时测,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
可能是假性的。老人由于动脉硬化,容易出现假性高血压现象。这类患者对降压药物耐受性较差,更易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应注意鉴别。假性高血压发生率并不高,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率有增加趋势。因此,对于周围动脉很硬,血压又很高,但不耐受降压治疗,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时会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若未发现明显的脑、心、肾等重要器官损伤表现,应考虑假性高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多。老年高血压易受体位变动影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更易发生。体位从平卧到坐起,或从蹲到站,血压会突然降低,出现头晕、昏倒,这与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也有关系。因此,应慎用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如哌唑嗪、特拉唑嗪等。必须应用时,可在晚上临睡前服一次,如无明显反应,再改成白天服,而且应从小剂量开始。
并发症与合并症多。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减退,患高血压后容易引起心、脑、肾的合并症,如心绞痛、心梗、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等。此时需要特别注意,不要应用加重合并疾病的药物。
用药时易抑郁。老年人神经系统功能较低,用药期间更易发生抑郁症。因此,应避免选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抗高血压药物,如可乐定、甲基多巴等。对有抑郁倾向的患者,脂溶性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也应慎用。
了解了这些特殊性后,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时要格外注意。1.减重应适度。老年高血压肥胖者较青少年相对较少,减重对老年人来说难度也较大,所以应掌握适度原则和合理的减肥方法,以防影响健康。2.提倡低盐饮食。由于老年人味觉功能减退,过度限盐后,口味改变反而会影响食欲,损害健康,建议一点点减少摄盐量。3.降压不应追求快和低。老年人服用降压药,除了保证“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原则外,最好选择24小时平稳降压药物,这些药物一般每天服用一次即可,比如一些半衰期较长的药物或药物的缓释、控释制剂。老年高血压降压目标值一般是/90毫米汞柱以下,如果可以耐受,最好降到/90毫米以下。但老年人多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舒张压常不高,甚至因为主动脉瓣反流出现舒张压偏低情况,这时降压一定要慎重,舒张压一般不要低于60毫米汞柱,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更要注意舒张压不宜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