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身边的人说:最近有点头晕,是不是脑供血不足了。大家普遍认为,脑供血不足就是大脑的血液流通不顺畅了,使脑袋不舒服了,人会感觉头晕。
其实,医学上并没有脑供血不足这个诊断。它只能算是一种类型的症状。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会导致人们所说的“脑供血不足”呢?有什么预防的办法吗?
一、脑供血不足的“前世今生”
脑供血不足实际上是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概念。起初,国外学者把各种原因引起的全身血压下降或脑血管狭窄所致的脑内血流量不足,都称为脑供血不足,会引发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
但随着人们对脑血管病因及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这一概念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所替代,它的另一个名称是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医学上不再沿用脑供血不足的诊断。
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是指短时间内局部脑血流量减少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症状一般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但不会超过24小时,是急性脑梗塞的先兆症状。有高达1/3的患者会病情加重,并进展为持续不缓解的急性脑梗塞。
有人形象地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描述为“预警事件”,如能尽早就医干预,可很大程度上避免急性脑梗塞的发生。
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原因与症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属于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是该疾病的高发群体,但在近年来,受到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工作压力等因素的改变,发病人群的年龄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主要是由高血压、动脉硬化、动脉炎等引起的。动脉硬化及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会堵塞脑血管,导致大脑缺血,从而表现出一系列症状。而动脉炎,也会导致动脉的狭窄和痉挛。若是病变的动脉刚好在脑部,就会产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主症状有两类:
一类是脑内动脉系统缺血发作,表现为肢体瘫痪或偏瘫、半身麻木、失语等;
另一类是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发作(较少见),表现为头晕、耳鸣、复视、吞咽障碍、面瘫、其济失调、偏麻等。
有研究发现,有很多脑供血不足问题不在脑,而是颈动脉斑块。血管中一旦出现斑块,就会阻碍人体的血液供应。如果斑块破裂,就会给人体造成致命的伤害。
由于颈部动脉血管较粗,所以刚长斑块时很多人没有什么感觉,但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影响脑部供血,人爱犯困,记忆力减退,视力模糊,语言功能障碍等。其中头晕的症状较为常见。头晕虽不至于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但患者在长期头晕的情况下极易陷入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中,大部分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会受到该疾病的影响。
老年人特别是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人群,颈动脉都会有斑块,有的甚至洗脖子时将斑块碰掉,斑块随血流向脑部发生脑梗,临床上很多脑梗就是颈动脉斑块造成的。
因此对于这类脑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是关键,在使用药物积极治疗的同时,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十分重要。
怎样改善和预防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在还未出现明显症状的早期是可以通过治疗进行逆转的。科学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脑缺血的症状,对保证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1、手术与用药
对于动脉血管严重阻塞,狭窄超过70%的患者,选择手术治疗才能获得明显的治疗效果,在动脉血管严重狭窄的情况下,脑缺血的概率会变得非常高,极易引发脑梗死,通过动脉内膜剥脱术、支架成形术可缓解动脉血管狭窄症状,在配合药物治疗,才能有效降低脑梗死和痴呆的风险。
由于血液浓稠、血栓、动脉血管阻塞是导致脑供血不足的主要原因,选择抗血小板药物能有效减少血栓、加快血液流速和血液循环、疏通血管、提高脑部供血量。常见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都是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
稳定斑块药物可减少不稳定斑块的脱落及破裂,常见的药物有阿托伐他汀钙、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等药物。治疗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2.合理饮食
由于缺血导致的大脑功能受损的治疗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日常饮食就显得十分重要。平日里要注意规律饮食,早餐一定要吃,并且保持饮食的清淡,做到低盐、低糖和少油,特别是患心血管疾病者更加要注意。
通过饮食降血脂降血压。注意不要食用过多含油的食物,在烹饪的时候最好用一些相对健康的食用油,比如橄榄油等。可以多食用菇类和鱼类,这两种食材还有较高的氨基酸和蛋白质,同时脂肪含量低。还可以多吃一些抗氧化物质,如新鲜的西红柿、橘子等等。
相比猪肉和牛肉,鸡肉鸭肉等禽畜肉类更适合有血管问题的患者,特别是鱼类中含有的鱼油对脑细胞的存活有促进作用。总之合理食用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3.规律运动
运动能够增加血流循环的速度,改善脑部的血供。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可以适当选择一些运动较弱的项目,比如慢跑、太极等等,不要运动强度过大,这样可能适得其反。
最常见的轻度运动就是行走锻炼。行走时要注意走路平稳,不追求速度,要保持行走过程中呼吸顺畅,练习自然换气。
其次是跑步锻炼,身体条件允许的患者进行适当的跑步锻炼对于调节血液循环,增强体质也是大有裨益。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五禽戏、太极和八段锦之类的中医锻炼法,不仅可以强身健体,且动作缓慢,对身体负担小,安全性高。
4.改善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抽烟不喝酒,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保证睡眠,减少看手机、玩电脑的时间等。还可以每天晚上泡泡脚,水温不要太高,在40℃左右为宜。
在这里要提醒大家,有些老年朋友在工作人员劝说下,喜欢去小区门口养生足疗馆进行保养。但是要注意,足疗不是人人适宜,身体较敏感、患有心脏疾病的人还是少做为妙,以免诱发心脏病。
总之,脑部缺血的相关症状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问题,及时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保持健康饮食、进行合理的运动锻炼、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治疗这类问题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轩辕.脑供血不足,万万马虎不得[J].江苏卫生保健,(10):16.
范士忠.脑供血不足是啥病[J].养生月刊,,42(9):-.
李娜.脑供血不足要紧吗[J].健康博览,,(5):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