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木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探秘之藏药
TUhjnbcbe - 2022/9/8 17:51:00
北京专家助力祛除白癜风 http://pf.39.net/xwdt/180102/5972922.html

大部分人对藏药有诸多不解,近日记者赴藏探寻藏药发展足迹


  指导专家


  诸国本,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


  边巴次仁,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技术总监


  次仁巴珠,医院副院长、西藏藏医药研究院院长、国家新药评审专家、国家药典委委员


  中医药参与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防治,将大大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其实我国还有藏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壮族、傣族、瑶族、侗族、土家族等为代表的民族医药,其中以藏医药最为突出。藏医药的历史起源和文字记载比中医晚,但它有很多自身优势和独立体系。现在巨大的医疗负担让卫生部门将“预防医学”作为发展重点,其实早在多年前的藏医巨著《四部医典》和多年前的中医名著《*帝内经》中,就提出了“防胜于治”的重要意义。


  但平原地区的人对于藏药,有着太多的不解与陌生。藏秘排油事件及一些夸大宣传功效的“藏药秘方”,让很多人对藏药的质疑“雪上加霜”:


  1、那雪域高原上生长的草药,真的就不同一般?


  2、把传说当成起源,藏药不就是巫医神术吗?


  3、胃癌、肝硬化等不少西医都难以攻克的疑难杂症,藏医药却说有特殊功效,这可能吗?


  4、藏医积累上千年的民间经验,并没有实验室论证,它安全有效吗?


  5、那里有现代科技吗,藏药的生产制造和品质管控有国家标准吗?


  生命的顽强与脆弱药材保护


  高原药材表现“高活性”


  “高原人参”红景天,因具有抗疲劳、耐缺氧、提高脑力等功效,近年来遭到了掠夺式采挖。边巴次仁说,“红景天多生长在海拔-米左右的高山流石或灌木丛中。年,我穿过多米的米拉山口时,看见山坡上的红景天如红色飘带。现在看不到了。”


  快到林芝时,从飞机上可以看见穿出云霄的南迦巴瓦峰。雪山碧湖、莽莽林海,湿润的气候让海拔只有米的林芝成为“西藏江南”;从暖温带到高寒草甸的垂直分布,则让林芝的动植物资源丰富多彩。位于林芝地区的米林县,号称“药洲”,分布着贝母、虫草、*参、红景天、天麻、三七、雪莲花、野牡丹、秦艽藏麻*、灵芝、雪山一枝蒿等药用价值颇高的藏药材。


  高活性药材带来独特功效


  在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紫外线辐射强、缺氧等条件下,90%以上高原药材使得“天然纯净、高活性”名副其实。边巴次仁说,在独一味、丹参、藏木香等药材的比较试验中,藏药材的活性成分含量确实高于低海拔地区的同类品种。


  大部分人对藏药有诸多不解,近日记者赴藏探寻藏药发展足迹


  指导专家


  诸国本,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


  边巴次仁,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技术总监


  次仁巴珠,医院副院长、西藏藏医药研究院院长、国家新药评审专家、国家药典委委员


  中医药参与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防治,将大大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其实我国还有藏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壮族、傣族、瑶族、侗族、土家族等为代表的民族医药,其中以藏医药最为突出。藏医药的历史起源和文字记载比中医晚,但它有很多自身优势和独立体系。现在巨大的医疗负担让卫生部门将“预防医学”作为发展重点,其实早在多年前的藏医巨著《四部医典》和多年前的中医名著《*帝内经》中,就提出了“防胜于治”的重要意义。


  但平原地区的人对于藏药,有着太多的不解与陌生。藏秘排油事件及一些夸大宣传功效的“藏药秘方”,让很多人对藏药的质疑“雪上加霜”:


  1、那雪域高原上生长的草药,真的就不同一般?


  2、把传说当成起源,藏药不就是巫医神术吗?


  3、胃癌、肝硬化等不少西医都难以攻克的疑难杂症,藏医药却说有特殊功效,这可能吗?


  4、藏医积累上千年的民间经验,并没有实验室论证,它安全有效吗?


  5、那里有现代科技吗,藏药的生产制造和品质管控有国家标准吗?


  生命的顽强与脆弱药材保护


  高原药材表现“高活性”


  “高原人参”红景天,因具有抗疲劳、耐缺氧、提高脑力等功效,近年来遭到了掠夺式采挖。边巴次仁说,“红景天多生长在海拔-米左右的高山流石或灌木丛中。年,我穿过多米的米拉山口时,看见山坡上的红景天如红色飘带。现在看不到了。”


  快到林芝时,从飞机上可以看见穿出云霄的南迦巴瓦峰。雪山碧湖、莽莽林海,湿润的气候让海拔只有米的林芝成为“西藏江南”;从暖温带到高寒草甸的垂直分布,则让林芝的动植物资源丰富多彩。位于林芝地区的米林县,号称“药洲”,分布着贝母、虫草、*参、红景天、天麻、三七、雪莲花、野牡丹、秦艽藏麻*、灵芝、雪山一枝蒿等药用价值颇高的藏药材。


  高活性药材带来独特功效


  在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紫外线辐射强、缺氧等条件下,90%以上高原药材使得“天然纯净、高活性”名副其实。边巴次仁说,在独一味、丹参、藏木香等药材的比较试验中,藏药材的活性成分含量确实高于低海拔地区的同类品种。


  同时,采自天然的高原药材也因无农药残留而更纯净,这些特点加上数千年的传统制药工艺,使藏药在攻克一些疑难杂症时具有明显优势。比如*臼,一种妇科常用藏药材,主要针对子宫肌瘤,并有祛斑功效。其实它本身有一定*性,但在多种药物的“协同作用”下,就能“化敌为友”,成为藏药妇科名药《二十五味*臼丸》的主角之一。


  以自然的方式驯种保护


  在高原药材顽强生命力的背后是脆弱的生态。因人类活动影响等出现的生态恶化,再加上一些人对藏药材掠夺式的采挖,不少珍贵药材面临濒危,如红景天、喜玛拉雅茉莉等。


  边巴次仁说,资源是否会出现问题,要看它的生长特点和用药特点。如果入药用的主要是花,根一般不用,也不会有问题,如龙胆花。反之则不行,如红景天,需要几十年才能成长起来,花和根都可用,大肆挖采破坏性极大。


  为抢救一些濒危药材,积累和掌握野生藏药材育种的经验,奇正在米林县南部扎贡沟内建了藏药材驯种保护基地。为了以完全自然的方式保持生物的原生态特征,这些从高海拔地区“移栽”而来的珍贵药材和野草共生,不打任何农药。经过6年多的驯化,翼首草、藏麻*、藏茵陈等多种珍贵药材种植成功。濒危植物*牡丹,也育种成功得以有效保护。


  从寺庙到人间藏医培养


  千年前就拥有完整体系


  堪与《*帝内经》媲美的藏医巨著《四部医典》,首次系统而完整地阐述了藏医药学的根本理论、生理解剖、胚胎发育、疾病诊治、保健养生、配伍方剂、医德修养等各领域,还提出了世界最早的“人体胚胎发育学说”,这与后来被称为“胚胎学之父”的欧洲科学家于18世纪通过显微镜发现的胚胎发育过程非常相似。


  多年前,藏医学理论奠基人宇妥·元丹贡布,广泛吸取印度吠陀医学、阿拉伯医学、中医药学的精华,历经数十年的学习、总结、归纳、分析、临床实践等辛苦劳作,终于在海拔多米的扎贡沟甘露洞完成了影响深远的巨著———《四部医典》。


  藏医最早学府始于甘露洞


  “扎贡”藏语意为天然藏药材宝地。踩着厚厚的落叶,沿着扎贡沟内的土路向上攀登。一路上,*连素原料药之一的三棵针、跌打损伤良药双花千里光、防治胃病的马勃、可炖鸡吃的*精和牛肝菌等遍布林间。沿途还有三处(初、中、高)早期的“教学遗址”,几近废墟。只有在一处被无数经幡护佑的遗址中,还能辨别出一棵长在“教室石基”上的大树。


  两个多小时后,终于到达传说中宇妥·元丹贡布行医授徒的甘露洞,即藏医最早学位制学府遗址。在这个人迹罕至的天然山洞内,幽静清凉、泉水叮咚,洞壁上有幅大师的壁画供人瞻仰,悬挂着一些白色的哈达,洞壁右侧处有不少光滑的圆形凹槽,据说是捣药处。据文献记载,多年前,宇妥·元丹贡布就在这里广泛办学招徒,行医治病。


  师带徒模式缓解看病难


  这种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模式仍在延续。在位于米林县工布的曼隆宇拓藏医学校“诊所”里,26岁的拉桑曲丹正在给前来看病的两位妇女实施放血疗法和针灸疗法。他已跟老师松热贡谢学习藏医5年,主攻《四部医典》,从上山采药、认药、炮制药物到轮流学习看病,可谓“四位一体”。负责拿药的仁增久桑说,她也学藏医5年多了,主要负责拿药,每天大约有四五十人来这里买药,以胃部不适、关节炎、痛风患者居多。这里没有门诊费,只收取医药费,价格很便宜。从山上采药归来的24岁的拉姆卓玛说,“我们学校有六个女孩,大部分都是男孩子。电脑我也会一些。”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诸国本表示,藏医药集医疗、教育、科研和产业于一体,其人才培养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院校教育,如西藏藏医学院、青海藏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藏医学院等;二是师承教学,名师出高徒,也培养了一批人才,对缓解当地看病难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


  融入现代生活藏药生产


  经典方剂入现代流水线


  西医将人体分为九大循环系统,对疾病采取你死我活的“对抗疗法”。而在藏医学与中医学中,人并不仅仅是“器官或细胞的组合体”,人的身心健康与自然和社会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五源学说、三因学说和寒热学说是藏医学的核心理论体系,其用药也遵循“补缺修正”与“协调平衡”……


  个儿大、有沙子,还要嚼碎、空腹服……在很多人看来,一些丸制传统藏药充分表达了“良药苦口”和“难以下咽”这两个词的含义。诸国本说,传统藏药与游牧生活有关,中药那种汤汤水水的无法携带,为便于携带和服用,传统藏药多是丸、散、膏、丹,将生药研成粉末直接制药;通常一方治多病,因此药方大,一般都是几十味,如著名的“珍珠七十”,就有70多味药,这样马背上几十个小口袋的药就可服用很久。但这些丸剂多用大箩摇丸,不容易被人体吸收。


  不少药按“国药准字”生产


  这些弊端在现代化的藏药工厂早已得到改善,不少药物都按“国药准字”生产,并强制执行GMP认证。在西藏奇正藏药的GMP生产车间,严格执行各项消*、加工、生产的流程。“说那里(西藏)是没有科技的,是对藏医药的严重误解。”边巴次仁说,在年第26届日内瓦国际发明与新技术展览会上,藏药“奇正消痛贴膏”就已获得国际发明金奖,并进入美国、日本、韩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年5月奇正“消痛贴膏”还被审定为国家秘密技术。


  古藏药方入欧美等国药典


  藏药还有一大特点是对顽固性疾病,如风湿、胃癌、肝硬化等疑难杂症有独到功效。常年生活在雪域高原的人们,由于昼夜温差等因素,患风湿、类风湿疾病的几率明显高于平原地区,而以肉食为主以抵御严寒的饮食习惯也使得肠胃病等消化类疾病的发生率大大提高。


  长期以来,藏医从病理分类、精选用药到炮制方法上,在自然摸索和生存经验中总结出一套套应对疾病和养生的“秘方”。他们利用高活性药材,研制出一副副久经验证、治病救人的“古老藏医经典方剂”。


  边巴次仁说,由于药材的活性成分富集和配方理论的独特,藏药是中国惟一未经提取而组方入药的药学体系,目前传承下来的经典方剂达一万多种,有国家标准的藏成药有多种。某些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古老藏药处方,在欧美等国家都已进入国家药典。


  ■迷点


  生产管控需有针对藏药特点的评估体系


  记者:国家是否有民族药标准体系,目前藏药如何进行药理、药效的评估?


  诸国本:目前民族药成药的国家标准有个,其中藏药个。但基本上参照西药和中药的管理办法。藏药大复方多,炮制工艺复杂,提供大生产的资源量显然不足,必须建立一种“自我评估”和“对照评估”相结合的评估体系。


  次仁巴珠:目前西藏具备了一批藏医药学评审专家的队伍,但既懂藏药评审又懂国家*策法规的专家还是匮乏的,并不是说藏药完全由藏医药学专家评审,也需要对藏医学有所了解的中医药专家评审。


  记者:目前藏医药发展还存在哪些制约因素?


  诸国本:目前国家*策对民族药是大力支持的,但还存在基础研究不足,功能主治用法等还不为其他民族广大医生所了解,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少,青藏高原的植物生态脆弱,如藏茵陈、冬虫夏草、独一味等面临枯竭的危险。


  记者:《四部医典大详解》最近出版了,作为一部千年经典,毕竟有它的时代局限性。现在的藏医药专家是否与时俱进,在不断地完善它?


  次仁巴珠:临床实际情况与医典有一定的差距,西医院,经常遇到很多医典不能解决的问题。这需要做大量的规范化研究,过去想做但确实没钱。现在国家科技部、自治区科技厅等都给与了一定的资金支持,我们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能力大大提高了。


  游客消费虫草、雪莲不宜随便买


  记者:藏药常有药效猛的说法,平原地区的人服用有差异吗?


  边巴次仁:目前藏药生产基本已纳入国家GMP生产管理。GMP就是按国家标准生产的,讲究“安全、有效、可控”,由符合GMP规范要求的企业生产出的产品,其品质都有统一标准,不会因使用人群的不同而标准各异。


  次仁巴珠:由于理论体系和用药习惯不同,藏医药很讲究“平衡”,早中晚可能用的药就不一样。因此我呼吁国家开发“套方”式藏药,比如一盒里有三种药,分别按不同的时间要求服用,这更符合藏药的用药规律。


  记者:赴藏游客多会购买虫草、雪莲、红景天、藏红花等名贵药材,它们有多少保健作用?


  次仁巴珠:很多内地消费者对藏药很神秘,其实藏药很少用一味药来治病,如虫草,它是汉族人发现的;用它来泡酒,也是汉族人发明的。虫草吃多了易上火、口腔溃烂;藏红花虽名为藏红花,其实它原产于欧洲南部,西藏不产,故价格昂贵不易得,常以藏产的红花代替。藏红花在治疗肝胆疾病、心血管疾病方面有一定疗效,但没有单独用过,吃多了会对胃部有一定的刺激。对于游客来说,最好先了解清楚自己的体质状况,再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购买。


  记者:一些知名成品藏药,如针对胃部疾病的“仁青芒觉”和“洁白丸”等,游客能自己买回去吃吗?


  次仁巴珠:有些病需经仔细诊断,根据体质特点和轻重程度来用药,如果对胃部有刺激性的,还要配上其他药物来保护。所以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购买。但有些药如OTC药,属不需要医生处方的通用药,参照说明书即可使用,像外科药“奇正消痛贴膏”,可加入家庭“急救包”备用。

1
查看完整版本: 探秘之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