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生活中很多人从躺着或者蹲着的姿态突然起身,会出现眼冒金星、站立不稳的现象,这种情况就是体位性低血压,在我国65岁以上老年群体,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高达20%~50%,除了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也较为常见,其好发人群为住院治疗的老年人以及居家护理的老年人,其中住院治疗的老年人发病率高达61.6%~74.7%。
什么是低血压?
低血压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通常情况下,当上肢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时,考虑为低血压。
生活中很多人,在测量血压时,血压值已经达到低血压的标准,但是身体没有任何不适症状,除血压偏低外,身体各器官组织没有出现缺血、缺氧状况,这种情况被称为生理性低血压,通常不会影响身体的健康状况。
生理性低血压常见于体质较弱的青中年男女以及老年人。而病理性低血压指的是因疾病所致的血压偏低,是一种病理性改变。
造成低血压的原因多样,其主要诱因有以下几种:
体型瘦弱,容易诱发生理性低血压。
突然坐起或突然站立,容易诱发体位性低血压。
孕期女性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孕期血液循环扩张,容易诱发孕期低血压。
进食后,血液会集中到消化系统,进而影响心脏、大脑供血,容易诱发餐后低血压。
当出现大出血、过敏、脱水、呕吐时,可导致血压迅速降低,从而出现继发性高血压,除此之外不少疾病也可导致继发性低血压,比如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心包积液等。
低血压有何症状表现?
部分低血压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也不影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而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等,则会出现头晕、眼睛发黑、视物模糊、疲惫、站立不稳甚至晕厥、休克等表现。
通常来说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症状多在数分钟内自行缓解。
低血压的危险性并不低,尤其是出现了休克、晕厥、跌倒等症状时,可威胁患者生命。其中休克是低血压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出现血压迅速下降并伴有面色苍白或紫绀、精神烦躁、反应迟钝、心率加快等现象,医院。
低血压的治疗以及日常预防方法
低血压的治疗主要通过使用血容量扩张剂以及血管收缩剂等药物治疗,由于导致低血压的原因多样,因此积极诊断原发病并对症治疗是关键。
比如针对体质虚弱、消瘦者,应加强营养,预防贫血。对于药物引起的低血压,则要及时调整剂量或停用。若是体位性低血压,平时应注意避免快速起身,比如早上起床要缓慢,便后起身要缓慢等。
适当锻炼,能改善神经和血管的调节能力,以减少低血压的发作频率。在饮食上延缓进食速度,避免饮食过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餐后低血压。
对于经常低血压的老年人,适当增加水分、盐分的摄入,比如早上喝一杯淡盐水,能够增加血容量,从而升高血压。
通过穿戴弹力袜、腹带,能够减少外周血量,从而减轻低血压症状。出现了低血压不适时,卧床休息时,抬高下肢,能够增加回心血量,从而减轻症状。
结语:对于病理性低血压患者,日常生活中可以配一个电子血压计,以方便血压监测,方便医生完善治疗方案。低血压所造成的头晕、乏力等不适感,症状与低血糖以及贫血相近,可以通过血糖、血压、血常规检测进行鉴别。
最后提醒大家,如果你有低血压,那么不建议你参加献血活动,有休克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