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高地作品选
1.王相华2.罗占艳3.严刚4.云沐蝶5.周志启6.江汉7.吴海龙8.毛文文9.杨孝洪10.樊建华11.晨叶12.南木子13.龚凯健14.张贻敏15.田富春16.尤言17.刘文书
1.大雪午后(外一首)
王相华(山东)
它落满初冬的额头,午后的光
格外耀眼
我还在周末的梦里徘徊
对窗外的事一无所知,只感觉世界变成白色
阳光进入房间转了一圈
就出去了,时间快速恢复寂静
这时,我才蓦然发现
繁华的大城市
仿佛与我没有任何关联,冷峻、陌生
臃肿的路上竟然会
迷失方向,未来扑朔迷离
我看到一朵雪花
在寒风中,抱紧了磨平棱角的自己
草木之间
中年后戾气日渐褪失,从高处
往低处行走,如水
流淌出,你看不见的细小河流,继续向东
两岸的花草树木
覆盖了它们原本瘦弱的身体
水中的青石
每次经过都可以听到它
母亲捶打旧衣服时特有的节奏感
那时,草木葳蕤
越过我的头顶,乃至更高
从少年到青年,对万物从来是
不屑一顾。而如今
我与草木之间,找不到可以比肩的日月
王相华,笔名清心如云,山东省作协会员,新诗高地诗社社长。有诗发表《诗刊》《诗选刊》《星星》《扬子江诗刊》《诗歌月刊》《诗潮》《诗林》《绿风》《中国诗歌》等全国家刊物。获第七届中国诗歌春晚十佳新锐诗人奖;第三届中国火种文学奖。出版诗集三部。
2.沙漠之巅(外一首)
罗占艳(天津)
再不能跑了,月亮从视线里升起来
被逼退的黑夜
从广阔无边的地界延伸
沙漠干净,像牵引的虚线勾勒
一匹马和一个人
半生的方向,坐着或站着
都无法继续前行了
冷风,把体内的水分一次次抽干,尽可能伏住
——月亮,经过身边与头顶
反射出蜕变的影子
我看不清轮廓,如看不见事物的背面
细心回味,深浅足迹中
与万物共存,又重新树立的信念
月光,穿过一棵树影
在中秋月圆之夜,卸下重负
眼睛重新明亮起来
微风吹着,让看不清的每一个细节
都能明察秋毫
小小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在太过拥挤的世界
活着,能够拥有一块自由的,容身之地
仿佛这棵树,支撑了太久
当月亮升起后
与它,擦身而过,瞬间照亮着
一生都被忽略的自己
和人间,比这个夜晚更加透明的事物
罗占艳,笔名雨嫣,天津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作品散见《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诗潮》《诗林》《中国诗人》《天津文学》《作家天地》《辽河》《鸭绿江》《青海湖》等多家报刊杂志。朗诵作品多次获奖。
3.风把落叶吹进*昏(外一首)
严刚(江苏)
银杏树,高大粗壮,每年风都会自然来
为谁举办一场流金岁月
满地尽是*金叶,白天难以看到它们
飘下枝头的轻歌曼舞
我们捡拾它们抛上心头,也抛给了
喜悦。儿时的打叶仗这么容易就征服了回忆
从早到晚聚焦,扫帚放慢了脚步
没有人看到,风把落叶吹进*昏
吹进不能归根和那久已回不去的日月
四季依然轮回,我们与银杏树对视
生命荣枯。所有
聚散得失是否应和风赛一场快马扬鞭
遇见芦花
不想留的白,悄然爬上我半生的双鬓
只有几根,就想到故乡
院子里爬满岸的芦苇,每年都在重复着疯长
时光看过白头翁、喜鹊等押韵芦花白
塘边芦苇丛中,黑水鸡
携家带口,不时进出觅食蓝天白云
多像小时候的父母,时常带着我们干活
而我奔跑在他乡没少遇见芦花,会停下来
看白腰文鸟,撷花做巢忙
回看故乡,怎么也讲不完故事的春秋
头发花白的父亲,依然在院子里种菜
看芦苇在夏天不停拔节
梳理他乡的日月,是否多一幅年的留白
严刚,江苏人,某刊物编辑。有作品发表《诗选刊》《奔流》《青海湖》《今日新泰》《神州文学》《西南商报》《*海晨刊》等多家刊物。获首届新诗高地年度新锐诗人奖。
4.我的喜欢(外一首)
云沐蝶(云南)
在低处的人,举着自己的花朵
除了月光
视线之内,还有:
犬吠与窗口
这是我的喜欢。一条路,多低
它的前方,连着河
母亲说,做人也应如此
适合在矮处——
听远方的风,它的脚步声
接近泥土
我的不喜欢
我承认,会忽略一些声音
比如芦花
空而轻
还有沿岸,某种界限,越来越明显
区分出:
白鹭与鱼,与水。“一片柔软,一个暗角”
被阳光圈出来
在它身后,浩荡的影子
用自己的格调
始终守着一些漏洞
云沐蝶,本名付丽萍。云南人。作品散见《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新诗高地》杂志主编。
5.相遇(外一首)
周志启(湖北)
一群孩子被另一群孩子追逐的时候
我们正在太阳底下,谈论一壶茶的青春
收割后的秋天,这些蒲公英的种子
伸出触角,努力扇动着白色的翅膀
雪山、草地、湖面,或者碰巧有条林荫道
一声呼唤,从未预设相遇的地点
去流水一样的风景里,无限靠近云朵
梦想,活成向日葵的模样
鞋底的砂砾不时俯身,与脚印交流疼痛
漂泊是一粒不易嚼烂的种子
在同一维度里
城市霓虹熙攘,马路坚硬如铁
古老的陶器
扯一截枯枝蹲在檐角目光幽静
陶罐拉长的暗处,几只蚯蚓翻动
轻轻触摸你的圆润和拙朴,就像安抚
那些正在移动的尖锐的灵*
无数种子曾从你的怀抱里发芽、更替
你的前生阅尽万千生灵的繁华丰腴
隐忍人间奔波,回烈火中换血塑筋
一把镰紧紧护住身体里的锈
天空是只古老的陶器,通透无垠
容下乌云、雨水,白昼与黑夜
好想就着夜色,把自己抱成一只陶罐
借一坛老酒浸润光阴
周志启,八零后,湖北蕲春县人,教师。有作品见于《诗选刊》《诗歌月刊》《绿风》《诗林》《延河》《散文诗世界》等。著有诗歌合集《与亲书》。
6.风把落叶吹进*昏(外一首)
江汉(湖北)
风,低头或昂头,都在急走
蓬头或者垢面,该吹的地方、事物
都吹到了,也吹尽了
不会按揭任何的死角
我所关心的风,吹熟了落叶
把它逼进空中,悬在某处,相互碰撞
在棱棱角角的凸凹所形成的闭环里
它们对接,从沉睡,到苏醒
就像我们,置身于万物中央
一次各不相让的结局,经过磨合
最终达成和解,出现在*昏同一个节点
就能向远处运送辽阔的想象,和落日
一杯冷却的茶
深锁于12点寒夜的客厅里
茶几举着茶,我身边坐着人
说话。有一无一,不咸不淡的样子
吵了一辈子,疼了一辈子
恨了一辈子。两架老化的机器
只剩下一夜一夜失眠的寡言和少语
江湖就在杯中。茶冷也在意料之中
那种冷,是下在火热的身体里的冷
接近一杯凉夜。日子里熬,过着过着
日子,就小了
江汉,武汉市人,著有诗集2部、散文集2部以及电视剧《铜草花》。近作见于《星星》《诗选刊》《诗歌月刊》《绿风》《散文诗》《散文诗世界》《安徽文学》等刊。
7.傍晚时分(外一首)
吴海龙(江苏)
归鸟起落都是诗句
炊烟把落日
挂在枫树枝头的*昏
瞇起眼,枫树嘴熟悉得朦胧
田里铁牛唱的
不再是那首老旧的民谣
呱呱叫的鸭子
把村庄的三月在池塘划出声响
而三月公园人工湖
水面落满了夕阳清寂的禅意
恰好到来的路灯
是收笔,也是开头
路口
行走的路,并非都是自己的意愿
那些自选的道路
在胸前张扬父老乡亲预设的愿景
而我的心花落在出村的路口
“炊烟是竖起来的路
云是村子里走在路上的心事”
四十年了,每遇一个路口
我站立,静默,抬头
望炊烟升起,看云朵行走
吴海龙,安徽望江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常州市作协会员。有诗歌、散文诗等被《解放*报》《鸭绿江》《奔流》《速读》《江河文学》《青年文学家》《江苏青年》《辽宁青年》《金山》《西藏日报》《河南科技报》等刊物以及被中央广播电台选稿。有诗歌、歌词获奖。
8.露营(外一首)
毛文文(江苏)
一角瓦蓝的天空下
一顶顶帐篷
一辆辆房车,长出假日的绚烂
他们有足够的干粮和啤酒
烧烤架上的肉,成串的麻辣
夜晚烟花下的舞蹈,歌声
而山水是必须品,原装的更好
坐,卧,凝神,发楞
飞鸟,游鱼,在另一重山水
画地为牢,然后再一搏冲出自我
他们都还很年轻
汲取着精华和真意
不像那时我们住帐篷为防地震
为还能看见太阳升起
他们捕捉了星星做萤火虫
在大地的臂弯里
扑闪扑闪,给梦挠出痒意
野草莓
那么多鸟无枝可栖
那么多蛇游过,在你身边
蛇莓寻找同类也来过
投*的那个夜晚,两颗心
通红通红的。水乳交融的阴谋
从繁叶里透过初夏的风
飘出一个山野女子的清香
野草莓,在我触摸的视线里
流动着美人的血液
被大山偏爱,更加执着
野草莓,找到冲破荆棘的英雄
便一口,咬出冒险的甜蜜
毛文文,南京溧水人。江苏省作协会员。诗作散见《诗选刊》《扬子江诗刊》《山东文学》《时代文学》《飞天》等。著有诗集《春天的雨水》。
9.风把落叶吹进*昏(外一首)
杨孝洪(江苏)
花与果都走了
走进了喜悦的挎篮与粮仓
阳光,雨露,明月
渐渐退去了往日的热情
风,借上帝仁慈的名义
要在寒冬来临之前,把
一片落叶吹进*昏
故园的土地……
我用四十年的光阴打卡
赎回了被典当的自己
完成一个季节的使命
赎回就好,和*叶一道
顺着夕阳的斜坡
扶着秋风
回家
穿过眼前的树林
一条小路游进树林深处
野桑椹用甜蜜铺路
方向由“心叶”导航
一些虫鸟小兽,把我们的目光
当作幽经,自由出没
串串鸟鸣和阳光有些热情
挤过枝叶,斑驳坠落
仿佛每一声鸟鸣
陡增一层荫凉
山不高,有仙人对弈
水不深,龙在池中露背
一根打柴的扁担,长成
杨树山的传说……
醒来,不敢回望
我怕人间又过了百年
杨孝洪,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星星》《扬子江诗刊》《诗选刊》《中国青年报》《中国校园文学》《青春》《太湖》《青海湖》《散文诗世界》《金山》《作家天地》等报刊杂志。著有诗集《被风吻过的季节》
10.月影(外一首)
樊建华(安徽)
依然那般空寂,而又苍凉的一隅
风吹沙浪,犹如时光沉浮
让耸起的高度
更加接近月色,触手可及
一袭寒意里,散发出缕缕辉光
卸下一匹马的行程,卸下
一路跋涉的自己
在荒漠之巅端坐,足步止于某种困惑
听由它起伏无常
由此延伸开来的思绪
叩醒内心深处,藏匿的温度
用月色聚拢目光,穿越一片空旷地带
凝望,世间永无止境的烟火
隔岸
暮色使河水凝重起来
一条河流穿境而过,倾听岸上风语
夕阳拂照水面,隔岸生出
一种别离的思绪
水流不息。水中
有了隐约而生动的倒影
凝视或者守望
空间如此开阔,而流水握不住一寸光阴
我也曾抵达对岸,转过身来
此岸又远成了彼岸
隔岸相望,无非是
相念,或是某个相忘的距离
还没来得及挥手告别
一些静下来的物事,重生于两岸之间
樊建华,安徽*山人,安徽省作协会员,新诗高地诗社副社长。作品散见《诗选刊》《诗歌月刊》《散文诗》《三角洲》《青海湖》《辽河》《奔流》《江河文学》等刊物和诗歌选本。
11.一条走失的河流(外一首)
晨叶(四川)
一座桥,再重
也不至于把河水压痛
一条河,再长
也不会带走一座桥梁
石头的声音总是被流水摁住
坚硬的意向
也被浪花,一次次涂改
我站在桥上
把流水看作是捆绑自己的绳子
但桥,不是刀
我也不是石头,我
恍惚的目光是一条走失的河流
四处找你,而你
在岸边,站成了一棵柳树
力的作用力
与其说是我靠着墙
还不如说是墙靠着我,因为
墙比我还要苍老
阳光在墙上贴着大篇幅的广告
销售温暖,让很多人的
内心都盛开了花朵
我沿着墙脚寻找岁月的足迹
墙上裂开的缝隙像河流,像树枝
更像我的手指
我用手抓住一束阳光
好比抓住一把能充饥的麦子
晨叶,本名陈业,四川省都江堰市人。其创作的诗歌、散文、散文诗散见于《诗刊》《星星》《诗选刊》《散文选刊》《中华辞赋》《中国诗人》《课堂内外》《神州文学》《中华文学》《中华风》《解放*报》《四川日报》等报刊,多次获国家级、省市级奖项。
12.被掩盖的瞬间(外一首)
南木子(重庆)
窗玻璃上的福字还保持着到了的样子
透过那层愿望
天空看上去也呈中式
像迎接谁的到来
紫云英在道路两边宽容开放
如一束束并不耀眼的光
让经过的人不会走偏
樱桃在二月就打好了腹稿
在三月雨水的痛哭声中
一次次增大红色信念的直径
四月一急再急,日子一错再错
我们打开的每一个都不是归期
樱桃见人就落,落得越多
树下那把中式椅子就越空
坐忘
你还太小了
还不需要一杯苦茶始终占据眼角的位置
也不需要一个蒲团,圆得有禅意
或者厚得坐不破
你跪坐客厅,面朝眼光能到的方向
矮茶几成了你背后全部的支撑
独自面对书里的曲折坎坷越久
就越能适应父亲的远
母亲的忙,时间的无所不在
无所在
依然甜啊,你笑过后的余音
像樱桃红了
当我回家听你讲起那些
我拼命沿着时间倒流
才看到和听到的你的今日趣闻
南木子,原名李光镜,重庆市巫山县作协会员,《新诗高地》杂志执行主编。有诗发表于《诗选刊》《诗歌月刊》《生态文学》《散文诗》《奔流》《辽河》《速读》《金山》《中国青年报》《中国企业报》等刊物。
13.被大风吹醒(外一首)
龚凯健(江苏)
站在风里,圆陀角
就真的只是陆地的一个角
“锐角”的“角”,“触角”的“角”
海滩并非永远都是金色,有时候
风一吹,芦苇立刻绿满海岸
视觉与味觉建立联系之前,你全然忘记
一滴水里有半粒盐
目光跃入水中,扩散
一发不可收拾,我看到
一对恋人的互相试探
看到蚕蛹孵化之前
漫长的黑夜,在水底抑制住兴奋
没有必要去刻意寻找宁静
海浪被大风吹醒的时候,恰逢日出
遇见流水和光
进入黑夜,从一个极小的切口
需要一片叶子,承载身躯的重量
需要一只掏空的核桃来做帐篷
用丑陋包裹思想
完成一次瘦弱的隐喻
劈出更多细长的竹条
多到足以编织一个巨大的箩筐
用来盛放梦和满天的星星
这样,我就可以一边摘,一边数
等一切准备就绪,就用一根狗尾巴草
搅拌流水,让星星的光
一颗一颗落进来
朝着风的源头淌行,不用花太长时间
就能一直捡到天的尽头
龚凯健,年生于江苏启东,喜爱分行,有作品散见于《金山》《江河文学》《散文诗世界》《奔流》等数十家纯文学期刊或报纸副刊。
14.逆流(外一首)
张贻敏(山东)
即使看不见星空,月色隐约,故乡的夜
漆黑的乡间,路
再长,回家的脚步总是那末轻快
手掌肿裂,痛只会附着于表层
蚊虫,听不见
咬嚼的声音。河水伴着童趣淙淙叮咚
这些年,城市的繁华与喧嚣
生活富足。微波中时而深藏漩涡
疲惫不绝,在欲望中挣扎
卸下多余愁绪
回旋中过滤,抹平过往,慰藉心灵
找一处寂静,午夜
安放。容颜里爬满了世俗的划痕
一道道,故乡的情丝
多少次,在梦中逆流而上
路中时景
踏上青石板,那些尘封的旧事
燕子啄泥的情景
一棵草,发出萌动的声音
巢穴,四面开着洞。河岸上躺着的鹅卵石
仿若
一对对沙滩上的鸳鸯
水一直流淌
草,青了又*。儿时的歌声越来越近
想起母亲,想起
亲情,柔软的手抚摸着我稚嫩的额头
石缝间的草,探出头
呢喃,自远方
走来。一只素丽的花朵,贴近我的胸膛
张贻敏,笔名海之韵,山东省日照市人,日照市作协会员,作品发表《新诗高地》《诗选刊》《诗歌月刊》《诗林》《辽河》《青春》《青海湖》《江河文学》《中国诗人》《河南科技报》《家庭周报》等报纸刊物,并多次获奖。
15.化石(外一首)
田富春(河北)
长久地隔断人间烟火
一段寒冷或温暖落进了岁月的网
重见天日时,已是另一番模样
穿过黑暗的挤压
骨骼的坚硬比矛更锋利
每一根羽翅都栩栩如生
仿佛悠扬的鸟鸣还在
没有一双蓄意的手,也不是所有的飞翔都能留下痕迹
这,全凭机缘的造化
穿越时光
久远的故事留下了蛛丝马迹
原始的秘密,让人费尽脑汁
故事的情节在演绎中价值陡增
参透玄机,并不那么重要
生出光辉的也并非是接近真相
复活的不是生命的记忆
而是人们需要的部分
被发现
细细地缕出自己闪光的部分
哀叹“伯乐不常有”
而在不断攀升中
却常常忽略了关爱的目光
努力隐藏起身上的缺陷
和不经意间的过失
对处心积虑的谎言更是守口如瓶
只是,许多结局往往事与愿违
真相大白的尴尬在极力遮掩中愈发加码
此时,好像忘了坦城才是最好的解脱
田富春,笔名永远的心,河北省散文学会、唐山市作家协会会员,《新诗高地》执行主编。有散文、诗歌、小说等散发于《当代人》《散文风》《花溪》《诗选刊》《诗歌月刊》《奔流》《辽河》《青海湖》《鸭绿江》等数十家报刊。偶有获奖。
16.望见(外一首)
尤言(重庆)
远远地,望见一座山的震动
一群水赶着另一群水,奔赴悬崖
转到瀑布背后,听见一滴水的呐喊
看见光,托起彩虹
九重葛爬满立体的天空
转眼已是初夏
来到高山之上,复习春天的油桐花
一一细数春天的事物
夜色垂下来,银河高挂
我们在星空下,指认斗柄的方向
万物之重
星星与萤火虫一起开花了
小满写进妈妈的眼睛
芒种的光装进我的行囊
顺着丽水,从一片蓝走向另一片蓝
风把我的脚印吹向四面八方
在蓝色人海,我咀嚼盐
在微尘深处我开始看见时光变淡
妈妈,走遍万水千山
如何才能顺着你的长发之末
溯源而上,抵达你眼角的泪
映照我们的日月星辰
但是妈妈,你如漆的长发早已断落
在剪断脐带的那一刻
我们便开始了分割和剥离的过程
以爱和孤独
以独立个体,承受万物之重
尤言,汉族,重庆人。偶有作品发表在《中华辞赋》《奔流》《辽河》《鸭绿江》《江河文学》《中华文学》《天津诗人》等。
17.书卷之音(外一首)
刘文书(安徽)
我的名字与书卷有关
与能走绣花鞋的长长沙滩有关
与父老乡亲的名字在这里站起有关
淮河的浪花藏着童年的梦幻
阅读从小人书开始
像飞流与浪涛,高山和海洋
像父母的慈爱和微笑
那时五分钱一张白纸
父亲用刀为我裁剪
母亲用针线缝制成本子的模样
纸上,手抄本的血迹,挪动着书卷
后来书卷成了我的情人
她喜欢我清亮的汗水
和我深情仰望她的目光
我喜欢听她的声音
她将我的白发收藏怀中不离不弃
万物之重
风自北而来,霜尖叫讨好
树叶砸在头顶,坎坷又重了几分
阳光落下,夜的黑落下
风风雨雨踩过他们的身体
留下一道道痕迹
南风坠落
种子打开大门,花搬运着雪
像父亲的扁担
将十万桶井水挑成凄美的爱情
万物之重
重不过爱的执着
扁担之重
重不过一根卑微的骨头
刘文书,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皖风文学》主编。诗歌散见于《诗刊》《诗歌月刊》《安徽文学》《新安晚报》《中国企业报》《中国青年报》《奔流》等。歌词《思念是笼中鸟》《经历的风雨都成了故事》《米粒花》等已全网发行。出版诗集《寻找生命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