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手术之前,麻醉医生要进行必要的术前访视。术前访视的目的,主要是发现病人是否有与手术麻醉相关的系统性疾病或者现有疾病是否有特殊之处,并根据病人的综合情况制定麻醉方案。
上周,我同事遇到一个特殊的病人。因为这个同事年资相对低,因此他向我咨询怎么处理。
这个病人60多岁,据称是来自外县的农村。看到这个老太太的时候,很明显能看到岁月在她脸上留下的痕迹。整个人的神态,包括一些化验检查基本上都是70多岁的人状态。
由于天冷路滑,这个老太不小心把自己的股骨颈摔骨折了。因此,家人用车把她拉来,经过骨科医生的计划,这个手术安排在入院的第三天做。入院第二天,我的同事去骨科进行例行的术前访视。
在查阅术前的各项化验以及体格检查中,我同事发现她的血压似乎不稳定。根据心血管系统的改变,也高度怀疑她有高血压。但在术前的几次测血压过程中,她的血压不是偏低就是正常。这一异常的变化,令我的同事比较奇怪。
根据大量数据资料表明,人的血压会随着年龄逐步增长。主要原因,是人的循环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了退行性变。从另一方面讲,随着人的动脉系统弹性的下降以及管径的变小,稍高一点的血压对保证重要器官的供血是有帮助的。
下面,我们看一下血压与年龄的对照表:
虽然这个血压不绝对是最佳的血压,但对于绝大多数人还是适用的。按照这个表格,60多岁她的血压至少要达到才算比较理想。
这也是现在很多人的误区,认为只要控制住血压数值就可以了。实际上,最理想的状态是控制血压处于平稳状态及防范高血压相关并发症。一般来讲,除了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需要紧急降压外,其余高血压病人,即使血压水平较高的Ⅱ、Ⅲ期高血压病患者,也应平稳而逐步降压。血压下降过快、过低,极易发生脑缺血、体位性低血压。另外有的高血压病人经常将降压药的最后一次放在临睡前或仅在睡前服一次降压药,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并且是危险的。像她这样,把自己的血压一定要降到“正常”甚至是偏低,显然是不适合的。
下面,我们再看一下高血压有哪些并发症:
1.心脏并发症:如高血压导致的左心室肥厚以及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后期可发展成为心力衰竭;
2.脑卒中:如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脑病;
3.大小动脉受损:如动脉硬化、主动脉夹层;
4.高血压性肾损害:如进展缓慢的小动脉性肾硬化症、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慢性肾功能衰竭;
5.眼底变化:如视网膜动脉硬化、眼底改变。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以上并发症一旦发生很难逆转。重则危及生命,轻则病情得以控制。因此,防范高血压并发症应当是重中之重。平时血压一定要控制得当,另外咨询专业医师积极控制并发症。
经追问得知,前些年她的血压也忽高忽低,最高的时候也到过多。由于她的母亲就是高血压导致脑出血去世的,因此她也特别担心。后来在一位同村介绍下,她开始服用一位赤脚医生的自制药。结果,血压果然很快就下来了。
听到她这么介绍,我同事犯嘀咕了:什么药这么好使?如果住院期间血压有波动怎么办?她吃的药与我们用的药会不会起反应……,一连串的疑问让他一时拿不定主意。
找到我之后,我帮他分析了一下这个病例。依据我的经验,我高度怀疑她吃的药中有一些耗竭血液内维持血压的儿茶酚胺成分。但目前没办法检测她吃的药物成分,也来不及去检测。老年人的骨折会加速式的让体格越来越差,以至于流传着“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的说法。恰恰就说明了老年人骨折后卧床的一系列变化,最后导致很快就因各个系统功能下降、衰竭而死亡。
因此,在与骨科充分沟通后,我们最大限度地拖后几天再手术。在此期间,骨科医生负责防范骨折相应的并发症,我们麻醉科帮助她系统的调整了血压。
一周后,这个手术顺利进行并安全渡过围术期。
在这里特别提醒广大高血压朋友,一定要尽早科学的调整血压,以免发生高血压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