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原创论中医存在的问题)
四、发展中医的建言
我们挑中医毛病,不是抛弃它,而是让它圆满,让它好。
发现中医那么多问题。应该如何改进?尽管我不遗余力,声嘶力竭高呼,响应者却寥寥。甚至说我杞人忧天。作为一个以发展中医为己任,一个靠中医吃饭的人,我还是要呼喊,还是要将心里话一吐为快。
(一)全面承认现代解剖和生理规律。
受中国古代敬重*神,尊重死者,人要完尸的影响,传统中医解剖粗糙,直接导致相关脏腑位置、形态和建立在解剖基础上的脏腑的生理功能缺失、粗放、片面,甚至错误。并且,记载脏腑解剖与生理也主要运用各种文学语言。如明张介宾《类经图翼》“心象尖圆,形如莲蕊,其中有窍,多寡不同,以导引天真之气,下无透窍,上通乎舌,共有四系以通四脏。”我们天天朗读明清时期《小儿无病歌》“小儿常体貌,情态自殊然。鼻内干无涕,喉中绝没涎,头如青黛染,唇似点朱鲜,脸方花映竹,颊绽水中莲。喜引方才笑,非时手不宣,纵哭无多哭,虽眠不久眠。意同波浪静,性似镜中天。此子身多吉,何忧病患缠”用青黛、朱砂、竹、莲花、波浪、镜等来表达孩子的神、色、形、态。
时代发展到今天,现代解剖与生理知识深入人心。已经是全人类共同语言。这个时候,还固守左肝右肺,还坚持心脏七孔,还认为肝在下焦,还认为脾在胃下,还认为左肾右命门(或者命门在两肾中间)等就不太科学了。
关于解剖,中医一直在探索。从最早的《难经四十二难》记载胃、小肠、大肠、肝、心、肺、胆、肾的长度与重量到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已经是巨大发展。遗憾的是,这种改革不彻底,不系统,未能借鉴当时已有的成果(早在年,也就是王清任出生前多年,年仅28岁的比利时人维萨里完成了按骨骼、肌腱、神经等几大系统描述人体的巨著《人体构造》,奠定了现代人体解剖学基础。后来,英国医生威廉?哈维建立血液循环理论,标志着医学步入科学轨道。比王清任稍早的德国传教士邓玉函,来北京传教时撰译了《泰西人身说概》一书,这是我国最早介绍西方生理学、解剖学专著。全书论述了人体骨骼、肌肉、循环、神经、感觉等系统的构造与功能。并于年由毕拱辰作序付梓。遗憾的是,王清任也许从来就没有,甚至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