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二陈汤被尊为祛痰“祖方”,后世医家宗此加减衍化出许多祛痰之剂,是因本方所体现的配伍方法对祛痰剂组方具有普遍地指导意义。不仅针对湿痰制方,即使是治疗热痰、寒痰、燥痰、风痰等诸方亦是如此。后世以二陈汤为基础的加减应用十分广泛,二陈汤类方也为数甚多。因此,费伯雄称:“二陈汤为治痰之主药,以其有化痰理气、运脾和胃之功也。学者随症加减,因病而施,则用之不穷矣”。
该方立意重在“燥”、“和”、“行”,即燥湿化痰,和中降逆,行气散结。本文采取“以功用类方”的方法,选择与二陈汤有渊流关系,符合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功用的方剂,作为二陈汤类方,并按功用特点将二陈汤类方归纳为10类。
大家都知道二陈汤是治痰的基础方,很多化痰的方子都是由二陈汤加减而成,今天我们总结一下所有化痰的方子及其作用。
二陈汤,燥湿化痰,和中降逆,行气散结。组方结构为化痰药配伍行气药为主,佐以渗温和中。后世加减变化虽多,总离不开二陈汤基本药物(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制方大法(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和主因主证(脾不健运,湿聚为痰,气机阻滞)三个基本要素。涉及的病证也总是与脾湿生痰相关。
二陈汤类方扩大了二陈汤的功用范围,使之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基础上,形成了旨在加强二陈本方功用的化痰和胃、化痰利肺、化痰利湿、化痰开郁,以及扩大二陈汤功用范围的温化寒痰、清热化痰、祛风化痰、解表化痰、消食化痰、定惊化痰、扶正化痰等众多类方。其主治范围也涉及咳喘肺胀、呕恶纳呆、结胸痞满、水湿肿满、寒热疟瘴、痹阻身痛、惊眩癫狂、头眩目暗、瘰疬疮疡、二便不凋、经带泄浊、肥满不孕等诸多病证。根据《局方》二陈汤主治及后世发展变化,按功用特点将二陈汤类方归纳为10类,并分类论述如下:
1、化痰和胃降逆
此类方剂主要针对痰浊阻滞中焦,脾气郁滞,胃气上逆病症。
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善调脾胃以除生痰之源,为降逆止呕的基础方。主治病症常见脘腹痞闷,呕恶多涎,体倦纳呆,饮食不消,或胃肠中水声漉漉,口中粘腻或口干不欲饮水,舌苔自润,脉滑等。可单用二陈汤,或以之为基础加重降逆止呕药物而组方。
该类方剂是二陈汤类方中种类最多的变方形式。临床常与木香、丁香、砂仁、旋复花等药配伍,以增强理气止呕作用。
朱丹溪日:“痰饮为患而呕吐恶心者,二陈汤加丁香、乌梅、生姜七片煎服。”并立加味二陈汤,方用二陈汤配伍砂仁、丁香行气降逆、醒脾和胃,以增强化痰止呕作用,主治停痰结气而呕。
若证属痰气上逆而兼有胃热者,可选用丹溪二陈加栀连生姜汤,以二陈配伍*连、山栀子清热祛湿,生姜和中止呕。朱丹溪言栀子能“解郁热,行结气”,《本草正》谓其“加生姜、陈皮可除呕哕”,诸药配伍具有良好的化痰降逆、清热止呕的作用,善治“胃中有热,膈上有痰者”;
若属肝火犯胃,醋心泛酸者,可选用《广嗣纪要》加味二陈汤,即二陈合左金丸,以增强清肝和胃,制酸止呕之力,用治“吐酸水同食物出者”;
兼有胃寒者,可选用张景岳和胃二陈煎,以二陈配伍干姜温中散寒,砂仁暖胃行气,共收化痰温中行滞之功,用治“胃寒生痰,恶心呕吐,胸膈满闷嗳气”者,《成方便读》称其“治胃寒不甚虚者,为合法耳”;
食郁嘈杂者,可选《医方考》二陈加*连栀子汤,方中二陈化痰和胃止呕,*连、栀子清解中焦湿热,用治“食郁有热之嘈杂”;
兼水饮呕吐痰涎者,可选用推广苍朴二陈汤,取二陈配伍苍术、厚朴以温燥祛湿、行气导滞,善治“胃家有水饮,胸满呕吐水渴者”;
现代《中医妇科治疗学》加味二陈汤,以二陈汤加茅术、枳壳,燥湿化痰,理气止呕,用治痰湿妊娠恶阻,呕吐涎沫者。
2、化痰利肺平喘
此类方剂主要针对痰湿内盛,上壅于肺、肿失清肃病症。
肺为贮痰之器,二陈汤燥湿化痰,又能降逆平喘,常用治痰浊壅肺之喘逆证。症见胸膈痞闷,咳嗽痰多,或咳唾涎沫,体倦纳呆,舌苔白润,脉滑等。此等类方多是在二陈汤燥湿化痰的基础上,辅以宣利肺气、止咳平喘药组方。如《济阳纲目》加味二陈汤,以二陈燥湿化痰为主,配伍桔梗、杏仁、桑白皮、瓜蒌仁利肺化痰,止咳平喘。诸药相合,脾肺同治,标本兼顾,共成中、上二焦并治之方。
若痰盛咳喘兼有表邪者,可选用苏杏二陈汤,即二陈汤与枳壳、金沸草、杏仁、桑白皮化痰降逆平喘为主,配伍桔梗、紫苏宣肺解表散邪;
寒痰咳嗽者,可选桂心汤,方以二陈汤加干姜、桂枝、细辛、五味子等温肺化饮,兼有小青龙汤之意,并以人参、白术补益肺气,使邪祛而不伤正;
热痰咳嗽者,可选用桔梗二陈汤,方以二陈汤配伍*芩、*连、栀子清热泻火,桔梗引诸药入肺,共成清肺化痰平喘剂,用治火喘;
木火刑金、呛咳胁痛者,可选《痰火点雪》加味二陈汤,即于二陈汤方中配伍香附、青皮、青黛、南星,共收疏肝泻热,利肺化痰之效;
痰嗽日久,阴血不足者,则可选用金水六君煎,以二陈配伍当归、熟地等补益阴血,用治阴虚血气不足或夜咳不止。
3、化痰利水泻浊
此类方剂主要针对痰浊壅阻、水湿内停病症。
痰之与湿,异名而同源。凡脏腑气化不利,水液代谢失常,湿邪内停则聚而成痰,故痰饮每与水湿相兼为病。常见胸脘胀满,呕恶多涎,头身重痛,耳暗昏花,倦怠嗜卧,肠鸣腹泻,浮肿尿浊,苔腻脉滑等症状。因此,治痰剂中常以化痰药与祛湿配伍,以收“善治痰者,惟能使之不生之妙”。
二陈汤中半夏与陈皮之苦燥化湿,茯苓之甘淡利湿,即是如此。为加强祛湿作用,后世常在二陈汤基础上加重祛湿药,如《景岳全书》苓术二陈煎,以二陈汤配伍猪苓、泽泻、白术、干姜,而成“温脾健胃,运气利湿之良方”。
若痰湿郁阻肝胆者可选用茵陈橘皮汤,方以二陈汤配茵陈祛湿退*,白术健脾燥湿,用治脾虚痰阻、肝胆郁滞之“阴*烦躁,喘呕不渴”。
若痰湿阻滞三焦,以致津液升降失常,又可见二便不利等症。二陈类能化痰浊,开肺气,健脾运,使凝聚之痰饮开化而津液输布正常。朱丹溪曰:“二陈治湿,加升提之药,能使大便润而小便长。”并拟升发二陈汤,以二陈配伍升麻、柴胡、川芎、防风,开宣气机以升清降浊,用治痰郁二便不利。
若痰湿困脾,清阳不升而泄泻者,可选用倍术二陈汤,取二陈并重用白术以健脾祛湿止泻,用治湿痰泄泻;
属湿浊下注者可选用二术二陈汤,于二陈汤中加苍术、白术燥湿运脾,增强燥湿化痰功效,再配升麻、柴胡升举清阳,以助化湿降浊,用治便浊;
属痰浊上扰清窍、目暗幻影,胸闷头痛者,可选用明目二陈汤,于二陈汤中配伍车前子利湿泄浊又能明目,伍枳壳理气宽中即可除痰,如是则湿除痰祛而目自明;
痰湿带下者,可选用今人侯天印完带二陈汤,以二陈汤合傅青主完带汤组方,以燥湿涤痰止带,用治带下色白,量多而粘,呕恶痰涎。
4、化痰理气散结
此类方剂主要针对痰浊内阻,气机郁滞、痰瘀结聚病症。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若恚怒伤肝或木郁不达,致使肝失疏泄,气机不畅,以致水饮停聚而成痰饮,《景岳全书》称之为“郁痰”;或痰阻经隧,气滞血瘀,痰挟瘀血而成结聚,《丹溪心法》称之为“窠囊”。所以,此处之“结”,既有肝气郁结之意,又有痰瘀结聚之意。
常见胸闷胁痛、心下痞块,痰核瘰疬,或经脉闭塞、肢体肿痛、麻痹痿软,舌苔厚腻或舌紫暗有瘀斑,脉弦滑或弦涩。多以二陈汤配以开郁散结,活血化瘀药组方。正如徐彦纯言:“然有病人原有痰积,其气因痰而结滞者,岂但理气而痰能自行耶!必先逐去痰结则滞气自行”。
如《症因脉治》二陈四七汤治疗痰气互结之证,以二陈汤燥湿化痰合《局方》四七汤疏肝解郁,用治气结痰凝腹痛,胸腹胀满,痛应心背,失气则痛减等,为祛痰结而解郁气之法;《普济方》引《仁存方》之二陈白丸,以二陈汤合青州白丸子祛风痰、通经络,用治“眉心眉棱骨疼及臂痛,或麻木或战掉”,为祛痰湿而通郁滞之法。
再如《济阳纲目》加减二陈汤,方以二陈配伍枳实、橘核、山楂、栀子等疏肝清热之品,化痰散结,清肝泻热,理气止痛,用治痰气交阻,肝经郁热而致疝气疼痛者;《经验广集》加味二陈汤,以二陈配伍白芥子利气散结,祛痰通经,以治凝痰流注经脉之“流注,疬核,皮里膜外之凝痰”。《医学传灯》消枳二陈汤,二陈加玄明粉、当归、赤芍、杏仁、枳实、石菖蒲化痰散结,活血消积,主治痰瘀互结、瘿瘤肿块;另外,痰滞经络者,还可随经配伍用药,如《会约》加味二陈汤配川芎、蔓荆子,用治痰浊内阻头项重痛等。
5、化痰熄风定惊
此类方剂主要针对风痰上扰所致的眩晕、昏仆、涡僻,以及痰饮内盛而致的怔忡、惊痫、癫狂等病证。
张仲景首创以小半夏加茯苓汤、泽泻汤等利湿化痰消饮以治眩晕、心悸。后世仿《局方》二陈治疗“头眩心悸”之法,以涤痰降浊理气配伍熄风定惊宁神药组方,戴元礼言之为“气顺则痰消,徐理其风,庶可收效”。如导痰汤中以二陈配伍南星、枳实,祛痰行气之力较二陈汤更著,可治痰厥昏眩诸症。涤痰汤以二陈配伍南星、菖蒲、竹茹、枳实涤痰开窍,人参补心安神,为治痰阻清窍、神昏舌强的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则以二陈汤配伍天麻、白术,共成息风化痰之剂,善治风痰上扰清窍、头目昏眩之证。
痰饮内扰,心神不宁者可选茯苓饮子,方中二陈配伍沉香、槟榔降气化痰,茯神、麦冬养心安神,治痰饮蓄于心胃,怔忡不已;
痰热扰心,神志不宁者可选温胆汤,方中二陈汤加竹茹化痰除烦、枳实理气开郁,用治胆怯易惊,虚烦不宁,失眠多梦;
痰阻狂乱者,可选二陈竹沥胆星汤,方中二陈汤配伍竹沥、胆星清热豁痰、熄风定惊,用治挟痰发狂;
痰阻气郁,蒙蔽心神,其人如痴者,可选加味茯苓汤,方中二陈汤加人参、益智仁、香附以化痰开窍、理气开郁、养心益智。《本草纲目》言香附“得茯神则交济心肾……辅以参、芪,佐以甘草,治虚怯甚速也”。
痰瘀扰神,失眠不寐者,可选用今人侯天印“桃红导痰汤”,方以二陈汤加桃仁、红花、枳实、制南星,共奏化痰消瘀,安神定志之功。用治久病或外伤后顽固失眠,头疼而昏,痰多胸闷,舌暗或有瘀点,苔腻脉弦滑等。
6、化痰清热泻火
此类方剂主要针对痰郁化火,痰热相兼病症。
痰之与火,每相兼为患,所谓“有因热而生痰者,有因痰而生热者”(《医宗摘要》)。火热之邪炼津灼液,易成凝着之痰,甚则成热痰、燥痰、火痰、老痰;痰湿内阻,气郁化火,也每成痰火交阻之势。症见咳痰色*或粘稠有块,心胸烦热,甚则惊悸躁狂,或发为痰核瘰疬,咽燥口渴,小溲*赤,舌红苔*或*腻,脉滑数等。
张秉成《成方便读》云:“痰即有形之火,火即无形之痰,痰随火而升降,火引痰而横行。”“气有余,则为火;液有余,则为痰。故治痰者,必降其火,治火者,必顺其气。”
《丹溪心法》曰:“火动其痰,用二陈汤加山栀子、*连、*芩之类。”
二陈类方治热痰,常配伍栀子、*连、*芩、大*、生石膏、胆南星、竹沥等。方如《医方考》清气化痰丸,以二陈汤配伍胆星、*芩、栝蒌清热化痰,杏仁、枳实理肺散结,共成演化痰火之剂。
另外,
用治痰热扰心的清热导痰汤,二陈汤中加*芩、*连清热泻火,并配伍南星、蒌仁助半夏祛痰,枳实、桔梗助陈皮理气,白术、人参助茯苓健脾益气又能安神,共成清热化痰、泻火除烦之方,善治痰迷心窍,身热头痛,痰厥昏闷等;
痰热郁胃者,可选用芩连二陈汤,方以二陈配伍*连、*芩清热泻火、砂仁理气和胃,善治痰热阻胃,呕哕呃逆;
痰火上攻于耳窍者,可选用复聪汤,方以二陈汤配伍木通、扁蓄、瞿麦、*柏,共奏化痰降火、清热利湿、引热下行之效,用治痰火上攻,湿热蒙蔽,清窍失聪,耳聋耳鸣者。
痰热津亏者,又有二母二陈汤,方以二陈配伍知母、贝母,祛痰而不伤阴,长于治疗燥痰证。
7、化痰兼温阳散寒
此类方剂主要针对阳虚寒盛,痰湿不化病症。
痰为阴邪,易遏伤阳气。素体阳气虚弱,寒凝气滞,水湿不行,又易生寒痰。临床常见有形寒畏冷,困顿乏力,咳痰清稀,溲清便溏,苔白脉迟者。寒痰流注肢体经络,则可发为冷痹。寒痰阻遏营卫气血,亦可发为阴疮。
痰为阴邪,非温不化,治当“以温药和之”。吴鞠通言二陈汤“能补阳明燥气之不及,而渗其饮”,其温燥之性尤适于湿痰、寒痰。临床可适当配伍温阳散寒药,用治寒痰阻滞之证。如新法半夏汤,方以二陈汤加干姜、草果、丁香、木香、神曲,用治寒凝痰饮滞留中焦,心腹刺痛,胁肋膨胀,噫气吞酸,呕吐痰水。白术散则用二陈汤加白术、桂心、附子、丁香、前胡,用治胸膈留饮,腹中虚满,气逆不下饮食。
再如,
治寒饮下注,水肿腹泻之桂苓白术丸,以二陈配伍桂心、干姜、白术、泽泻,温阳化饮,健脾祛湿;
治寒痰阻络,发为阴疽之阳和二陈汤,以二陈配炮姜、肉桂、麻*、白芥子,共收燥湿化痰,散寒通滞之功;
寒饮内盛,阳气虚衰者,可选用回阳救急汤,方中二陈汤温燥化痰,合附子理中汤加肉桂温阳救逆、散寒化饮,加五味子收敛固脱,以使祛邪而不伤正。
8、化痰透表散邪
此类方剂主要针对素有痰湿,兼感外邪病症。常见恶寒发热,咳嗽痰多,胸闷喘促,甚则面虚浮肿,舌苔厚腻,脉浮见滑等。可以二陈汤配伍辛散发表药治之。
朱丹溪有“二陈汤加麻*杏仁汤,治风寒行痰开腠理之法,方以二陈汤配伍麻*辛温发散、解表散寒,桔梗、杏仁宣肺化痰、下气止咳,用治外感风寒而内有痰湿之咳嗽。
再如
景岳柴陈煎,以二陈汤配伍柴胡化痰兼以疏表清热,用治咳嗽发热,痞满多痰而呕者;
《医学传灯》苏杏二陈汤,以二陈配伍桔梗、苏叶、枳壳、杏仁、金沸草、桑白皮,既解表宣肺化痰,又下气止咳平喘,以治内外合邪,痰饮阻肺者;
痰湿内蕴,复感疟邪者可选用柴葛二陈汤,方以二陈加白术、苍术、柴胡、葛根、川芎、*芩以和解少阳、祛痰解疟,用治痰疟寒热交作,胸闷吐涎;
气虚外感者,可选用参苏饮,方以二陈配伍紫苏、葛根、前胡、桔梗、枳壳、木香、人参,为益气解表,理气化痰之良方。《局方》参苏饮治有“或因痰饮凝结,兼以为热”,“兼大治中脘痞满,呕逆恶心,开胃进食,无以逾此”,可见参苏饮又用于无表邪而内有痰阻气滞之证。
另外,《局方》二陈汤主治也有“或发为寒热”一症,但其非属表邪,而为痰湿中阻,气机不畅,阴阳不凋,升降失常所致。阳不与阴和,则以其寒独行故恶寒;阴不与阳和,则阳以其热独行而发热。《金匮翼》曰:“中脘有痰,令人憎寒发热,类似伤寒,但头不痛,项不强为异。”治疗当以消痰通滞为主,使中焦痰消气畅,则阴阳调和,升降有序而寒热自退。故此类寒热当与外感之寒热相区别。
9、化痰消积导滞
此类方剂主要针对痰食相兼,脾胃郁滞或痰食结聚病症。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素体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均可致痰湿内蕴,而致其痰食交阻。临床多见胃脘痞闷,腹痛纳呆,呕恶吐食,气味酸腐,或呕吐痰涎,舌苔垢腻,脉弦滑等症。治当化痰消食,行气导滞。《丹溪心法》云:“恶食者,胸中有物,导痰补脾,二陈汤加白术、山楂、川芎、苍术。”
方如佐脾丸,以二陈加山楂、萝卜子、连翘,共收化痰消食兼以清热散结之效。
二陈平胃散,以二陈汤合燥湿运脾之平胃散,用治痰食阻滞中焦,胀满呕逆等。
若属胃虚停食者,可选用《仁术便览》加味二陈汤,方中配伍白术、苍术健牌燥湿,山楂、川芎化食消积,共收化痰消积、健脾燥湿之功。
痰食内阻,复感疟邪,则为痰疟、食疟。如《医学入门》所言:“疟疾无痰不成,内伤脾胃虚寒。”因此,中医常习称“无痰不作疟”。症见寒热交作,休作有时,胸胁痞闷,呕恶痰涎,苔白脉弦滑等。常以二陈汤配伍健脾扶正和达邪截疟之品,如四兽饮,方以二陈汤配伍人参、白术、草果、大枣,共奏健脾和中,祛痰截疟之功。
10、化痰扶正补虚
此类方剂主要针对素体亏虚,痰浊内阻病症。
痰饮病证,盖由脏腑功能失常,水液代谢紊乱,聚湿成痰所致。其中,尤以肺脾肾三脏功能正常与否至关重要。肺虚治节无权,宣降敷布失常;脾虚不运,土不制水;以及肾虚不足,命门火衰,温化不及,开关失司等,均可致水停湿聚而为痰。
《景岳全书》日:“虚痰者何?谓其元气已虚也,此则宜调补”。痰饮为患虚实夹杂者,可以二陈汤加减治之。
痰证兼气虚者,可选益气化痰法,常以二陈配伍人参、*芪、白术等健脾祛湿药。方如《不居集》九味二陈汤,取二陈与四君合方,又加青皮、川芎、神曲以理气和中,共收消补兼施,寓补于行之效;
痰证兼阳虚者,可选温肺汤,方以二陈配伍干姜、肉桂、细辛温肺散寒化饮,五味子敛肺止咳,白芍益阴润燥,用治肺虚寒饮,咳喘不得平卧;
痰证兼阴血亏虚者,可选滋阴化痰汤,以二陈汤配伍四物汤补养阴血,知母、*柏滋阴清热;
痰证兼气血两虚者,可选用八物二陈汤,以二陈汤合四君、四物,既理气化痰祛邪,又益气养血扶正。
*****
除上述分类概括之外,二陈汤及其类方在其它诸多病证中也屡用屡验。如丹溪治“带下赤白,肥人多湿痰者,二陈汤加苍术、白术”,“经水过期淡色者,痰多也,用二陈汤加川芎、当归”。《嵩崖尊生全书》有二陈升提饮,以二陈配伍柴胡、升麻升举清阳,人参、白术、当归、川芎、生地益气和血,用治脾虚痰阻,转胞淋闭。《景岳全书》苓术二陈煎用治痰浊扰动精室,遗精滑泻(见前)。《万氏女科》芎归二陈汤以二陈合香附、枳壳增强理气行郁功效,滑石增强利湿化痰功用,当归、川芎补血调血,用治肥人胀满、痰湿阻滞、经水不调或不能孕育者。以及今人郭氏“苦参二陈汤”治疗霉菌性食道炎(二陈汤加苦参、白藓皮)。廖氏“茵栀二陈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等(二陈汤加茵陈、栀子),谢氏“加减二陈汤”治疗根型颈椎病(二陈汤酌加当归、红花、白芷、地鳖虫等),李氏以二陈汤为主组成“定眩汤”治美尼尔氏综合症(二陈汤加龙骨、牡蛎、枳实、天麻、竹茹),寇氏“牛蒡子二陈汤”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二陈汤加牛蒡子、合欢、佩兰、菖蒲、竹茹、天竺*),张氏“蒌薤二陈汤”治疗胸痹(二陈汤加瓜蒌、薤白、郁金、益母草),张氏“加减二陈汤”治疗II型糖尿病(二陈汤加苍术、草决明、丹参、葛根),“李氏小儿减肥冲剂”治疗高体重和高血脂(二陈汤加荷叶、知母等),吴氏“枳朴二陈汤”治疗术后气滞、肠呜音恢复迟缓者(二陈汤加枳壳、厚朴),袁氏“自拟加味二陈汤”治疗脑囊虫病(二陈汤加白芥子、苡仁、芜荑),蔡氏“瓜蒌枳壳二陈汤”治疗胸部内伤(二陈汤加瓜蒌、枳壳、青皮、桔梗)等,充分体现了二陈汤及其类方广阔的临床适应范围。
作者简介
彭欣,男,医学硕士,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现任理工学院书记兼常务副院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国情研究会高等教育分会特聘研究员,山东省健康促进学会常务理事。
多年来从事《中药方剂学》、《中医药现代研究技术》等教学科研工作,在应用生物医学工程技术进行传统名方的现代研究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主持和参与6项国家与省级科研课题和多项校级科研课题,在核心期刊正式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全国中医药院校适用教材1部,参编教材4部。获得省厅级科研奖励3项,校级科技论文奖励5项。指导生物医学工程硕士研究生三届。
来源:节选自“二陈汤及其类方研究”,作者:彭欣(硕士论文)。转自“张胜兵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