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为了一切病人。”这是吴琦的从医格言。从医40年来,吴琦一袭白衣穿梭在病床间,凭借一双巧手和一根根银针,为无数患者解除或缓解病痛,将中医针灸的魅力发挥到极致。醉心于中医治病救人,吴琦以高尚的医德、纯朴的医风和精湛的医术,赢得了患者的信赖和爱戴。手捻三寸银针,指尖选穴、银针刺入、捻转回旋、直经入穴,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小小的一枚银针在吴主任手中,行云流水般精准地扎入穴位中,让人看得不由痴迷。
针药并用传承中医文化精髓
年,吴琦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徐州中医专科班,毕医院针灸科工作。刚工作时,师傅施针,他就在一旁观察,认真学习记录。空闲时期,吴琦也会继续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他严格要求自己,作为一名针灸医师就必须有精湛的技术,对于人体的穴位必须掌握精准,什么病症针哪个穴位必须胸有成竹,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有效地解除病人的痛苦。吴琦说:“练习越勤,手感越好,下针的深浅、方向把握得也就越精准。”为了精进自己的医技,吴琦主任曾先后在辗转多地学习,82年师从著名针灸大师丁怀仁,85年到北京跟著名针灸专家贺普仁进修,86年到上海中医学院参加全国针灸医师提高班,从授课老师陈汉平、奚永江、叶强、何金森处受益匪浅。通过学习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法”、贺普仁教授的“三通法”、奚永江教授的“平衡针法”,吴琦独创出“阴阳平衡针法”。此外,他还研制出了中医药蒸熏法,中风1号和中风2号。吴琦最擅长使用的是单手快速进针法,该进针方法病人痛苦小,由于刺手只持针柄、不碰针身,所以利于无菌操作,保证了安全医疗。不过,这对指力就要有较高的要求,因为经常施针的缘故,吴琦的指力要比平常人大得多。在临床处方配穴上,吴琦主张少而精,针药并用,不拘泥于仅仅使用针灸,“只要病情需要,可以针灸结合中药进行治疗。”40年来,吴琦在临床诊疗上始终坚持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传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并注重创新发展,初步形成了针药治疗中风、面瘫、腰腿痛等疾病的学术思想,对许多疑难病的中医诊疗有独特的经验。曾主持市级课题2项,院级课题1项,获得市科协“五小”成果一等奖,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十多篇,其中核心论文2篇。凝心聚力带领科室做强做大
医院针灸科“元老”级的创始人,一路走来,吴琦也见证了科室的发展壮大。年,医院针灸科主任一职,作为针灸学、针灸科主要带头人,吴琦带领全科以针灸科为龙头整合了神经内科、康复科,率先在年成立了当时全省最大的针灸科独立病区,由于突出了中医针灸特色,淮海经济区苏鲁豫皖的患者慕名而来,影响力日益增强。年成为全省第一个针灸科省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如今,医院针灸科开设了针灸门诊6个、脑病(神经内科)专家门诊6个、专病门诊4个,可开展针刺、艾灸、拔罐等30余种中医特色优势技术项目。拥有独立的针灸科脑病科重症监护病房,年出院患者近人。作为中医针灸学教学团队负责人,吴琦还负责团队的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等工作,为培养本科生的医学素养、治学精神,吴琦结合临床经验,努力搞好临床教学工作,并耐心指导实习生撰写毕业论文。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本科毕业的优秀论文几乎都是在医院针灸科完成的,如倪光夏、王金汉、欧阳八四、顾成光等,都曾在医院针灸科实习,如今早已成长为我国中医针灸界的栋梁。医者大爱,
“中医针灸真了不起!”
在针灸科,慕名而来的患者络绎不绝。吴琦主任每天准时七点半就会打开诊室大门,一上午往往要接待约四十名患者,一早上下来,吴主任常常是忙得连拿起杯子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在吴主任的办公室里,挂着这样一条锦旗:银针虽小威力大,通过妙手把针扎,妙手银针显神威,恢复健康传佳话。据吴主任介绍,这是今年10月份中风病人卢某送来的。10月份的一天,80多岁的淮海战役老兵卢某突发半身不遂,被医院。经过吴主任20多次的针灸治疗后,现在可以下床自由走动,目前精气神十足。年,吴琦曾赴非洲桑给巴尔参加援外医疗队服务两年。“当时桑给巴尔方面点名要一个中医针灸专家,能入选,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高的荣誉。”吴琦说,当时筛选的标准比较严格,必须技术过硬,身体条件要达到指标,而且还要会外语。援外的两年间,吴琦为当地百姓开展针灸康复治疗,担任总统保健医生,充分展示了中医医术的魅力。如今,“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成为建设健康中国的时代强音。在吴琦主任眼里,中医药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也让他对未来多了几分期许,他说:“我们中医博大精深,我会尽我自己一份力量,同时带领我们科室的人一起,练好技术,用最小的伤痛、最短的时间医治好病人,让更多的人认可它。”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在中医这条道路上,吴琦心无旁骛,专心、专一地走下去,并且还将会走得更久、更远。中风康复汤
组成:*芪(生)g,当归尾6g,赤芍5g,地龙3g,川芎3g,红花3g,桃仁3g,豨签草15g,天麻10g。功效:补气活血通络。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用法:每剂制成mL,每次50mL,每日3次,可连服半年。方解:本方重用生*芪,补益元气,意在气旺则血行,瘀去络通,为君药。当归尾活血通络而不伤血,用为臣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协同当归尾以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力专善走,周行全身,以行药力,亦为佐药。豨签草有祛风湿、止痹痛、通经络的作用。天麻平肝熄风、通经活络。诸药合而用之,则气旺、瘀消、风熄、络通,诸症可愈。加减:若半身不遂以上肢为主者,可加桑枝、桂枝,下肢为主者,加牛膝、杜仲、木瓜;语言不利者,加石菖蒲、郁金、远志等;口眼?斜者,可加白附子、僵蚕、全蝎;痰多者,加半夏、天竺*、*芩;脾胃虚弱者,加*参、白术。来源: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医院
支持媒体: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王文欣*
千名医师讲中医
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
END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