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的客家乡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山林原野,田间路边,各式各样的果子、植物肆无忌惮地生长,俯地而拾,皆是客家人满满的童年回忆。
如果你来自山水环绕的客家村落,你一定或多或少吃过或者见过下面这些“宝贝”!
肚儿
肚儿,也有人叫“饭萝肚”,又名风流果、补肾果、长寿果,是一种生长在南方大山里的壳类野果,客家深山就有很多。
用小刀在“肚儿”上开个孔,挖去果肉当口哨吹,发出呼~呼~的声音!
剥壳藤子
剥壳藤子,又名剥节子、*嘎马子、洋嘎马子,味道甘苦,就像人生的旅程,有苦有甜。
桑果
“桑果”又名“桑椹”,也称“补血果”,为桑树的果穗,是春夏养生之佳果,属药食两用之品。不仅营养丰富,且为治病良药。因为果子缝隙会藏有虫子,吃前最好用盐水浸泡十来分钟。
圆子
“圆儿”又称“锥栗”,冬季的冷风吹过,圆儿从树上掉落在地上,人们三五成群上山捡圆子,拿回家蒸熟剥壳吃,很是香甜!
堂梨
棠梨,又名野山楂,生吃带有一股涩味!一般都是采来煮熟后吃,能除涩味;或拿来泡糖水、泡成果酒,又是一番别样风味!
紫林子
灌木丛里*豆大、紫黑色的果子,通常几十个长成一团,秋天满山都是。酸甜清新,想起来都会口水四溢。
当泥
当泥,有些地方叫乌稔、桃金娘。农历六月,当泥开始开花打果,七月果实成长呈赤色,八月逐渐成熟变成黑色,可以开始采摘食用;九月的当泥完全成熟,可以用来酿酒!不过当泥不能多吃,否则会便秘!
龙葵
龙葵喜生于田边、荒地及村庄附近,其果实成熟后为黑紫色,可食用,味道酸甜可口,跟葡萄的味道差不多。
火炭母
火炭母,日常生活中听起来比较陌生,其实它就生长在我们的身边,比如水沟边,湿地荒草,灌木丛里,路旁,是南方随处可见的一种植物。
一看到火炭母这几个字,大家是不是以为它是火红色的植物?其实不是!
这种野草的果实漆黑如炭,外面有一层透明的肉质宿存花被包裹,好像透明的水母一般,于是便有火炭母这个名字的由来。
虽然是一种普通不过如杂草般的存在,但其价值却不容小觑。《本草图经》云:“火炭母草,生恩州原野中,味酸,无*,去皮肤风热,流注,骨节痈肿疼痛......”它的果实成熟后还可以吃,是纯天然、无污染的野果。
糖盎儿
上图这个满身带刺的野果,别名金樱子,深秋成熟时味道很甜,不然客家人怎么会称它为“糖盎儿”(“蜜罐”的意思)呢?不过想吃它得小心刺破手,一般客家人都采来泡酒。
如此一来,既不浪费这份酸甜,又没有被刺破皮肉的困扰,还很好地保留了糖盎儿的营养成分,可谓是个万全之策。
布离子
“布离子”又叫“污泥子”,还有人称它“满嘴黑”。长在山野路边,从结果到成熟,呈现出吕红紫黑的色彩变幻。黑色的时候最好吃。
毕久儿
这种野果在客家地区一般被称为“毕久(jiú)儿”、“鸡爪梨”、“吉扭子”,亦称拐枣等。
未成熟的毕久儿颜色比较淡,有涩味,过了霜降果子成熟,味道很甜。李时珍《本草纲目》说它“功同蜂蜜”。
马甲子
马甲子的学名叫金刚藤、红灯果。这种野果子长得像小灯笼,一般在8、9月份成熟,只要马甲子成熟了,就会有很多人跑到山上去采摘,入口会有一点涩,但是过后就变甜了。
三月泡
南方多地方言把坡地和树上常见的山莓统称“萢”,又名三月泡、四月泡,每到五六月果期,农家小孩就开始漫山遍野的找这种野果吃。果味甜美,含糖、苹果酸、柠檬酸及维生素C等,可生食,农家还会制果酱及酿酒,用来招待客人。
蛇莓
“萢”还包括“茅莓”“蛇莓”。蛇莓猩红鲜艳,贴地生长,能治*蛇咬伤,蛇莓果外观像三月泡,口感寡淡,没什么甜味。
乌饭果
秋天结实的乌饭果,原名南烛,类似人工种植的蓝莓,两者同为杜鹃花科。
新鲜采摘的乌饭果能作为水果直接食用,浆果大如*豆,紫黑色,内有细籽,吃起来有点沙沙的渣,甘里带酸,风味独特,营养丰富。
宋人《本草图经》谓南烛:“其子如茱萸,九月熟,酸美可食。”
野葡萄
野葡萄和水果店里的葡萄,没有什么不同,不过野葡萄比较酸。这种果子在乡村很受欢迎,地里干农活的老人渴了、饿了,就摘一些来当零食吃,小孩子也喜欢!
茶耳
茶耳是生长在油茶树上的一种叶子,80后客家农家人儿时的美味。油茶树春天发新芽的时候,也许是受到虫咬后产生了基因变异,不再变成叶子,它发生了膨胀,如厚实的木耳,可以食用,味道脆甜。
茅茎
茅草的根,微型版的甘蔗,也是凉茶中常见的一种草药。田埂里挖出来洗干净之后直接食用,清甜解渴。
这些朴实的美味,大多长在山上无人识,每一片绿叶都是泥土喂养的乡愁和亲情,靠吞食阳光雨露开花结果,是都市里成长的孩子难以享受到的口福,这里面有没有你的童年时光呢?
声明:图文资料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叶嘉莹
若有诗词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重读《傅雷家书》
铿锵文字里的浓浓父爱
刘祯谈中国戏曲:既是历史的故事,也是当下的寓言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