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十点,陪你读书,各位好!在这样一个夜色渐浓的冬天的夜晚,我在湖北武汉,又与你相遇在‘楚湘夜读’里!我是子珈,和大家共同分享的文章是《采野果》,下面我们就来一同分享,读完以后也别忘了在文末点个“在看”!这篇文章作者是谢科范教授。
有一首湖南民歌叫做《采槟榔》,实际上湖南不出产槟榔也无法采槟榔。倒是湖南人喜欢吃槟榔不假。小时候,在山头、塘边、田间搜寻野果,既带来惊喜,又可饱口福。春雨润,枝叶嫩,笋破土,蜂蝶戏。三四月间,最常见的是一种当地叫做乌泡子的果子。
乌泡子也叫做刺莓,外形有些像草莓,但比草莓小,其树叶有很多刺,很能扎手。在春天的绿色中,扎堆的紫红色的乌泡子格外显眼,因此容易成为小孩子们的口中之食。乌泡子是木本的,易与另外两种野果混同。一种是草本的蛇莓;据说有蛇莓的地方就会有蛇出没,因此大人常正色危言:蛇莓是蛇吃的,你们千万不要吃。另一种是木本的覆盆子,其树叶少刺或无刺;覆盆子不仅可以吃,还是一味中药,有益肾养肝明目之效。五月间,艳阳照,草儿肥,耳苞熟。茶耳子和茶苞子格外受到小伙伴们的青睐。其实茶耳子、茶苞子是油茶树叶、油茶花蕾的一种异变物。其中茶耳子呈片状,系油茶嫩叶受细菌感染增厚而成,味道微甜微涩,有时是一簇一簇长在油茶树上的,伸手可及。茶苞子外形有些像桃子或冬枣,不过外皮白色,里面是空心的,吃起来有些绵。茶苞子很稀有,有时搜遍半座山才能找到一两个。茶苞子都长在比较隐秘的地方,那时候眼尖,可以洞悉50米外树叶深处藏着的茶苞子。春天里也经常剥刺笋子吃。刺笋子其实是一种刺藤刚刚发出的嫩枝;小心翼翼地把刺笋子的外皮连同刺一起剥掉即可食用,其清香而味淡。秋风起,树叶落,稻谷*,野果香。到了秋天,可食用的野果就多了。经常是趁着砍柴拾柴、挖红薯摘油茶果的机会采集野果并大快朵颐。
漫山遍野的是一种叫做杨灌木结的果子。
杨灌木学名是乌饭树,果子绿豆大小,里外都是紫色,无需吐籽,吃多了嘴唇、牙齿、舌头全乌。
杨灌木果子很甜,可以饱肚子,深受欢迎。
另外一种比较常吃的野果是金樱子,成熟时呈*红色,果皮带刺,果肉带渣,吃起来很费事,既要剥刺去籽又要吐渣。
还有就是山上的野板栗,果实很小,摘下来可扔在地上,用鞋子踩着使劲摩擦,让刺变得服服帖帖的,用手一撕,就可以轻松地剥皮取栗了。
偶尔也会采集泥中或水中的植物根茎或果实。
长在泥地里较多的是野生荸荠。
发现到野生荸荠苗后,双手顺着其根部往下深挖,运气好时才能挖到荸荠。
野荸荠很小,往往只能连皮一起吃。
以前村里有一口藕塘,割草放牛时常望着荷叶上滚动的水珠发呆,盼望着鲜红的荷花快快长成可以食用的莲蓬。
不过好景不长,据说有人往池塘里倒了一些桐油,从此莲藕灭迹。
到是有一口池塘中还生长着野生菱角。
由于秋天天冷不敢下水,又无船可用,因此需用竹竿绑着镰刀收割野生菱角;这种菱角很小,采集以后就直接剥开生吃。
一个叫做大坝子的池塘中长着一种水生植物,外形像睡莲,叶子边上长着刺,贴着水面生长。
后来才知道这种水生植物结的果实就是芡实,俗称鸡头米,因其果实露出水面部分形似鸡头而得名。
可惜的是这几株芡实长的不是位置,全部扎堆在池塘的正中央,用轻车熟路的竹竿加镰刀大法根本鞭长莫及,因此很多年无人采摘,任其自生自灭。
后来我们想了一个法子,两个人联手用一根很长很长的细麻绳把芡实采到了,至于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暂时不揭秘,留着做思考题吧。
看完文章请给个“在看”,给坚持写下去的作者一个赞,长按文末(的)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