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血压的发病率及危害性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异常升高、周围小动脉阻力增高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状。按照WHO的定义,高血压是指静息时收缩压≥mmHg或静息时舒张压≥90mmHg,或两者皆高。
根据不同的血压数值,又可将成年人血压分级为:
类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理想血压
80
正常血压
~
80~84
正常高值
~
85~89
高血压
≥
≥90
1级高血压(“轻度”)
~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
~
~
3级高血压(“重度”)
≥
≥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
90
此外,在临床治疗中,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及综合指标又将高血压患者分为4层,包括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和很高危组,其中:
低危组是指,高血压1级、无其他危险因素、男性年龄55岁、女性年龄65岁的患者。
中危组是指,高血压2级;或虽高血压1~2级,但同时伴有有1~2个危险因素的患者。
高危组是指,高血压3级;或虽高血压1~2级,但兼有3种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如患糖尿病或器官损害者;
很高危组是指,高血压3级并兼有1种以上危险因素者,如患糖尿病或靶器官损害者;或虽高血压1~3级但同是伴有临床相关疾病者。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是指没有明确的原因所致的高血压,大约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左右。但也有专家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由于多种后天因素使血压的正常调节机制失常所致,这些因素包括高钠的摄入、精神神经因素、肥胖、吸烟、大量饮酒等等。继发性高血压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是指由于某些确定的疾病引起的血压升高。这些疾病主要包括有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内分泌性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性高血压等等。
高血压不仅仅是血压异常性疾病,更重要的是已经被证实异常高血压与致残、致死率极高的心脑血管实践密切相关,可以增加脑卒中、动脉瘤、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肾脏损害的危险性。
二、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目的和目标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是个漫长的过程,绝大部分患者几乎伴随终身。因此明确药物治疗的目标和目的,是高血压患者合理降压、安全降压的根本。国际高血压协会认为:高血压患者个体化治疗的目标应是使血压降至能耐受的最低水平。针对不同的情况降压治疗目标为:
(一)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应降至</90mmHg。
(二)年轻人、伴糖尿病或高危及很高危高血压患者,血压应降至</80mmHg。
(三)伴尿蛋白排泄量>1.0/24h的患者,血压应降至</75mmHg;伴主动脉夹层患者,收缩压应降至~mmHg。
(四)老年患者,收缩压应降至<~mmHg等。
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药物的治疗目的不仅仅是降低血压,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药物来干预患者可能存在的与高血压有关的所有危险因素和靶细胞的保护。例如:
(一)在降压治疗的同时要防治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与高血压有关的并发症的发生。
(二)在降压治疗的同时要干预或消除包括高胆固醇血症、糖耐量低下、吸烟、饮酒等与高血压相关的危险因素。
(三)高血压与血管病变互为因果关系,一方面血管病变是高血压发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血管病变也可以加剧高血压的发生,形成恶性循环。而单纯降压并不能完全解决血管病变的问题,所以在降压治疗的过程中,应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