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胖二妹
年的隆冬,由湖南省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考古队,对长沙马王堆中的神秘墓葬进行了挖掘。
当时谁也没想到,这次挖掘出来的东西会震惊世界。
在上一期,胖二妹详细介绍了马王堆汉墓的开棺经过,墓主人辛追夫人,穿了整整20层衣服,打开到最后一层,考古人员发现,这具尸体竟然和新鲜尸体一样栩栩如生。
皮肤组织柔软有弹性,甚至血管都还在,关节可以活动,头发浓密,现场人员无不震惊。正是因为这具女尸细胞都还完好,身体里充满水分,所以也被称之为湿尸。
要知道,人在死后,仅需要5分钟,体内的细菌就会反噬细胞,腐烂就已经开始了。
而这具尸体已经在地下埋葬了多年了,年而不腐不烂,科技低下的古代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不止古中国有尸体保存的愿望,其他古代国家也是如此,在这一行最有成就的,大概就是古埃及了。
众所周知,古埃及盛产木乃伊。
木乃伊实际上是干尸的一种,而且是人工干尸,古埃及人在法老或者有地位的人死后,为了保存遗体,让他们尸骨永存,便用特殊的方式,将他们的尸体做成干尸,并期冀未来可以复活。
这样说起来,古埃及人做木乃伊,和我们中国的古人在地下保存尸体,目的都是相似的,都是为了让人体在死后,可以身体不腐,灵魂永驻。只不过就是工序不同。
那么,同样是历经千年、保存完好的尸体,马王堆出土的千年湿尸,和古埃及的千年木乃伊,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哪个更有研究价值?
换句话说,谁更是独一无二的世界奇迹?
在看完他们的保存形态和制作过程你就知道,马王堆的湿尸,无论是从文化价值,还是防腐技巧上,都完胜木乃伊。
1、在工序上,马王堆汉墓女尸保存方法其实更简单
先来看看制作一个成功的木乃伊,都需要哪些工序。
公元前年,埃及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弥漫着悲伤的气息。他们的大祭司霍尼吉提夫已经命在旦夕,信徒们拼命向神祷告,可依然无济于事,最终,他还是闭上了眼睛。
为了让这位大祭司可以起死回生,人们抬着他的遗体,进入了当地的“木乃伊工厂”。
在一步又一步复杂的仪式后,木乃伊的制作正式开始。
第一步:净身。埃及人用圣洁的尼罗河水,不断冲洗逝者的身体,希望他的肉身和灵魂都可以被洗涤干净。但光冲洗还不够,他们还会用泡碱反复冲刷,所谓泡碱,是古埃及特有的一种盐,可以消毒杀菌。
古埃及人非常聪明的一点是,他们还知道,人体内脏是产生细菌最多的器官,尸体腐烂,也是从内脏开始的。
因此,为了尽快阻止尸体腐烂,就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内脏取出来。
那么,头骨里的大脑,到底要不要提取呢?
当前科学家的普遍一个说法是,木乃伊的脑袋里,是没有大脑组织的,但是也有科学家在扫描木乃伊时,发现了里面实际上是有大脑组织的。
所以,关于木乃伊大脑是否被提取,依然是一个争议点。
但在多年前的古埃及,不管是提取大脑还是提取内脏,都需要非常丰富的解剖知识,这一点其实是相当有难度的。
古埃及人在身体上划开一个小小的切口,按顺序,将肝脏脾肾一样一样完整的拿出,提取的过程,不能让脏器受到一点点损害。
提取出来的脏器,会被分别存放在雪花石膏罐子里,里面放入香料和药物,防止器官腐烂。这些罐子会和身体一同下葬,待木乃伊复活时候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不会把心脏取出来,因为在古埃及的人心目中,心脏是和灵魂相通的,将来有一天如果复活的话,心脏才是复活的核心。
但也有的木乃伊的内脏,在经过防腐处理后还会被放回到身体内,考古专家在对大祭司霍尼吉提夫的身体进行扫描时,就发现他的肺、肝脏、胃和肠子在取出后经过包裹,又完整地放了回去。
但不管怎样,提取内脏这个经过是必须要做的。
到这里,还没完。内脏处理好以后,就是将尸体脱水了,多年前,古埃及人并没有先进的脱水装备,他们只靠最简单的方式——类似腌制,来对尸体进行脱水处理。
先用棕油把身体里外都擦一遍,然后往里面填充泡碱和沥青,逝者在这些东西的浸泡下,耗时40多天腌成人干。
这过程,听上去就和腌鱼干没大区别。到这里,逝者的身体已经基本上排空水分了,这个时候,再往他的躯体里,放入大量的防腐香料。
最后,就是对躯体进行缠尸,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一些影视作品中看到的木乃伊,都是浑身包裹着白布的样子。
因为古埃及人会对脱过水的皮肤涂上一层树脂,用以进一步保护,然后再缠上一层亚麻布条,再刷树脂,再缠布条,一层一层下来,直到尸体实现了完全密闭。
到这,木乃伊基本上就做好了。
有的高级别的木乃伊,为了好看,还会配上发誓和面罩,看上去高级大气上档次。
比如法老的面具,一般都是黄金面罩。
经过这一系列的操作之后,木乃伊才会被装棺,入殓。其实说白了,所谓木乃伊,和人干差不多,脱水防腐,是木乃伊制作的核心要素。
看,是不是很复杂,不仅工序众多,用料丰富,还需要有专业的解剖学、防腐学才能搞定。
那么,马王堆的汉代湿尸,又是怎样保存的呢?
实际上,这位在马王堆汉墓里躺着的辛追夫人,她的身体在去世后,没有经过任何处理。
经过解剖发现,她所有的内脏,都完好的存在于身体里,不仅如此,胃里面甚至还有没消化干净的甜瓜子。
辛追夫人去世后,身上穿了整整20多层衣服,这么多层衣服,是有什么作用吗?
经过专家分析,这些衣服和木乃伊一层一层的裹布不同,裹布的目的是为了隔绝空气,辛追夫人身上的衣服,纯粹是壕。
她把一年四季,里里外外的衣服都穿在了身上,没办法,家里有钱,就要这么穿。
所以,这一点,也并非是为了保存尸体。
那辛追夫人为何年不腐呢?经过梳理整个开棺经过,专家发现,辛追夫人墓的保存,靠外力就完成了。
先是内棺中含有半棺透明的液体,辛追夫人的身体是浸泡在这些液体里的,死而不腐,一定和液体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果然,经过测验发现,液体中含有大量防腐因子,至于这些液体到底是什么做成的,这是考古界的一大秘密。
其次,辛追夫人的棺椁总共有4层之多,大层套小层,对隔绝空气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真正阻隔空气的,是棺椁外面的紧紧包裹着的竹炭和白膏泥。
最外层先是一层白膏泥护体,白膏泥是什么东西?
这种泥其实就是秦汉时期常用的墓土,这种土质地细腻,粘性大,渗水性小,有很强的防腐效果,在长沙,不仅秦汉墓葬用白膏泥,楚墓也多用。
辛追夫人的墓,光是白膏泥的厚度就足足达到1.3米,在以往发现的汉墓,也会有白膏泥出现,但最多也只有几分宽,马王堆汉墓的白膏泥厚度堪称历史之最。这么厚的白膏泥,在年间对水分和空气的渗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阻隔作用。
白膏泥下方,是一层严严实实的木炭。这些木炭后来运走后大致测算了一下,能达到一万多斤,木炭在白膏泥和棺椁中间起到吸潮,防湿的作用,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棺椁的干燥。
在木炭的下方是一层鹅黄色的竹席,这些竹席层层叠叠,将下面的棺椁严严实实的包裹着。
有时候你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多年前的古人可以用这种办法将棺椁包得严丝合缝。
马王堆汉墓整个防腐措施,就是这样,在这样的保护下,不仅墓主人的肉身不仅没有被破坏,不用腌不用烤,还能保持着刚下葬的新鲜程度。
所以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在防腐程度上,马王堆湿尸远超木乃伊。
2、马王堆湿尸更具文化研究价值
为什么呢?很简单.
辛追夫人的身体躺在考古专家面前,就如同从多年前穿越而来,她是可以直接和现代人进行“对话”的。
通过对辛追夫人进行解剖发现,她生前患有多种疾病,包括冠心病,多发性胆结石,动脉粥样硬化,除了这些老年病,竟然还患有血吸虫病。
而辛追夫人在死前还吃了甜瓜子,这说明她是猝死的,经过研究,确定辛追夫人的死因,是食用甜瓜引起了胆绞痛,导致冠心病发作猝死。
在辛追夫人的“体检报告”中,显示她的骨质比现在60多岁的正常人还要好,这说明她当时的生活环境,体力劳动较少,钙质流失较少。
这些病例的研究,彻底推翻了之前的一些定论,比如在医学界,曾经一直认为冠心病是现代病,但是辛追夫人证明这种病多年前就已经存在了。
此外,血吸虫病也成为专家重点研究的对象。血吸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疾病,按理说辛追夫人的生活条件很好,怎么会患上寄生疾病呢?
经过分析,专家认为,这大概和当时的水质有关系,很有可能辛追夫人食用的水源里含有血吸虫卵,这为历史学家考究年前的人文地理都提供了更多现实依据。
这还仅仅是从辛追夫人身体上研究出来的,更不用说墓葬里保存的大量完好的陪葬品,都是历史文化研究的宝库。
而这些,都是木乃伊所不具备。在木乃伊身上,基本上探测不到辛追夫人身上探测到的一切,因为它的身体组织经过脱水处理,内脏经过摘除防腐,其实早就遭到了破坏。
历经千年,木乃伊变得又黑又硬,虽然也能提取DNA,但是很多木乃伊的DNA是不完整的。
此外,专家还对辛追夫人的面貌进行了复原。
年4月,在辛追尸体出土30周年之际,复原了辛追夫人四个不同年龄时期(7岁、18岁、30岁、50岁)的面相。据悉,复原的误差率将不会超过10%。
也就是说,通过这具湿尸,我们能真实的看到多年前汉代女性的面目特征,这种真实的呈现,是书籍、画作上都无法具备的。
而木乃伊虽然也能进行面目复原,但由于尸体已经是干尸,面容和骷髅骨差不多,准确率肯定要低于辛追夫人。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马王堆这具湿尸都与木乃伊大不相同,都堪称世界奇迹。
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就曾多次和我们讨要马王堆汉墓女尸作为国礼,这遭到了周总理严肃拒绝,后来他们又退而求其次,想要女尸的一根头发回去研究,但都被拒绝了。
田中角荣之所以这样渴求,正是因为这具湿尸无论是在尸体保存,还是在文化研究上,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价值,堪称国宝。
(本文系原创,请勿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