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早晨,置身于龙里县冠山街道平西村铜鼓寨,放眼望去,漫山遍野植满了油茶,棵棵枝繁叶茂,一朵朵雪白的油茶花在风中摇曳,与冬日暖阳交相辉映。这片昔日的“不毛之地”仿佛披上了一件绿色的外衣,甚是美丽。
“挨着这个位置,你要贴着往下剪一点,这个刀口不要留得太长,留那么长影响树生长……”时下正值油茶关键时期,喷药、疏枝、剪枝等工作尤为重要,这片多亩油茶林的主人吴光荣早早忙碌了起来,每天上班前都会为员工做一些培训。
今年42岁的吴光荣,是土生土长的雷山县方祥乡平祥村人,年从黔东南民族林业学校毕业后,一直从事园林绿化工作,但深埋心底的那个“回到农村,让荒山变金山,带领群众一起创业致富”的愿望,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强烈。经过多方考察,于年来到龙里县冠山街道平西村,决定通过流转土地的方式发展油茶种植,让荒山披绿,生金富民。
开弓没有回头箭。抱着一腔热血的吴光荣,誓将眼前一片荒山变青山,却没想到遭遇了创业过程中的第一道难关,由于人生地不熟,与当地群众联络少,群众对油茶产业不理解、不支持,经常有群众来堵工和挖路,油茶产业推进不畅。土地流转合同经过三年才签订下来,年,亩油茶苗才开始落地。
几年时间里,摸着石头过河的吴光荣,闯过了资金困难、施工受阻、基础设施欠缺等重重关卡,终于迎来花开月明的一天,年,他与龙里县签约,成立贵州颐光山林生态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以高产油茶种植技术推广为手段,坚持“公司+基地+市场”“村社合一”等多种经营模式,油茶种植规模达亩。
如今,绿油油的油茶在吴光荣的细心呵护下,打破了只能在海拔的生长条件限制,在多海拔的山上扎下了根,这里,也成为集中连片面积达亩的全省最大基地,成为各级科研院所研究生态、循环、立体现代化农业经济的“实验田”,先后被中国林科院、省科学院、贵州大学等科研院校列为油茶种植实验基地。
在基地油茶林的一角,一片片绿油油的山桐子苗已散开两叶,几个工人正在忙着浇水,将苗用专用废渣土后装杯后,再一一排列于土里进行覆土锁住水分,为接下来的移栽做足准备,一派繁忙景象。
“我们将幼苗进行装杯处理,能提高存活率的同时,也便于客户下一步更好的移栽。基地还成为省级保障性苗圃,目前,我们已经育了25万株苗,预计到明年3月份能育70多万株,供应龙里各个乡镇山桐子基地所需。”吴光荣正指导村民进行山桐子苗装杯时说。
由于油茶生长周期长,这些年,吴光荣通过林下套种天麻、头花蓼、食用菌等,以及林下香猪养殖等,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如今的基地已经形成经济作物“高中低”有机结合的山地立体农林业综合体。
现在,公司连续6年荣获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并在今年贵州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大会上,吴光荣荣获“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随着这片青山的不断发展壮大,也成为村民家门口的绿色银行,目前,吴光荣已经发放务工工资多万元。
“前段时间满山遍野的油茶花,把这片宁静的山林装点成一片白色,到了明年二三月份,这里将会开满杜鹃、樱花等、来这里就是一步一景,下一步,做好农旅融合这篇文章,将游客引进来,把产品带出去,来花的海洋里观花、尝果、体验向往的生活。”吴光荣指着面前这片用多年来幸苦打造的花果山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王维维
编辑刘娟
二审杨韬
三审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