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六个节气,是秋天的第四个节气,南方由此入秋。《历书》曰:“斗指己为秋分,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适当秋之半,故名也。”
秋分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人;降水量开始减少,天气干燥,水蒸发快,所以湖泊、河流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开始干涸。
秋分时节,天气转凉,早晚温差大,所谓“中午开空调,晚上盖被絮”,人体免疫力也会下降,引起感冒及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容易加重胃病,所以秋分后要特别注意保暖、早晚添加衣物,不能盲目追求“秋冻”。
秋分养生要点
秋分节气,不但北方,连南方大部分地区也开始进入秋天,暑热迅速消退。从“天人相应”来看,肺属金,与秋气相应,肺主气司呼吸,为娇脏,肺气虚者易受燥热、寒凉所伤。秋分时节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宜以“收敛”为主,在养生中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
“
1、早睡早起
秋分是秋季调养的重要时节,古人认为这个时节,人要“与鸡俱兴”,顺应天时,像鸡一样早卧早起。
“
2、适应“秋冻”
古人推崇一种养生方法,叫“秋冻”。不要穿得太多,让人体慢慢适应寒冷,以免身体突然受凉生病。可以试试“冷水擦拭法”:每天早晚,起床后和临睡前,用冷水擦拭脑门、鼻子附近,以及耳朵、手腕等部位,搓热双手,再将被冷水擦拭过的地方搓热,如此冷热交替,能帮助身体适应气温变化。
“
3、适量进补
秋季饮食记住两个重点:一是适当进补,常吃些鸡汤、骨汤、山药、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能滋阴润肺,养胃生津,但忌过量;二是少辛多酸,尽量少食姜葱蒜、辣椒、羊肉等辛燥食物,多吃山楂、橘子、柿子、石榴等酸味食物。
“
4、补水防燥
秋燥易伤津耗液,使人出现口干目赤、声嘶咳嗽、尿少便干、皮肤干燥等症状,可以适当用百合、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等作为汤材调理。日常建议适量多饮水、淡茶、牛奶、豆浆等,多吃些萝卜、梨、芝麻、番茄、豆腐、板栗、哈密瓜等平补清补之品,也可在煲汤煮粥时加入胡萝卜、荸荠、百合、莲子、银耳等食材。
秋分养生药膳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道风味
上海市消保委保健办
节气
01:06点击观看视频
天麻党参老鸭汤
食材准备
葱、姜、黄酒适量
烹饪做法:
第一步,老鸭放入锅中清水烧开,除去血沫后捞出备用。
第二步,放入天麻、党参、等药材,并加入葱段、姜片、适量黄酒去腥;煲汤时建议一次性加入足量的清水,水量没过食材为佳。
第三步,盖上锅盖,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煮60分钟,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炖锅里的老鸭慢慢受热,各种食材由外到内渐渐渗透到鸭肉中,一道醇香入味,润燥补气的天麻党参老鸭汤就制作完成了,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