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先生今年52岁,最近多次间断出现头晕、头痛和心悸等症状,医院门诊就诊。
到医院后,赵先生先是描述了自己的症状。在医生的问诊下,他还补充道:我的父亲有高血压史,他60岁的时候得了脑梗,10年后因为脑出血去世。
医生随即开了血生化检查单让他去抽血检查,报告出来后发现他的总胆固醇:6.7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53mmol/L。
他的这两个指标已经达到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即总胆固醇≥5.2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mmol/L。
医生通过血清生化检查,再结合上他的家族史,诊断赵先生为高脂血症,并开了他汀类调节血脂的药物,并告知要按时服用,否则会影响药效。
几个月后,他在网上看到一种名为“血脂疫苗”的新型降脂药,据说每年打两针就可以代替他现在服用的药,由于他的工作要经常外出,很容易忘带或忘记吃药,因此他对这种疫苗非常感兴趣。
与此同时,他也质疑“血脂疫苗”的可靠性。于是他找到了他的主治医生,想问个明白,到底“血脂疫苗”是个何方神圣。
医生向赵先生做了详细地介绍,让我们来看看医生是如何一步一步揭开“血脂疫苗”的神秘面纱的。首先,“血脂疫苗”是什么?
一、“血脂疫苗”是啥
“血脂疫苗”是新型的降脂药物。
严格意义来说,“血脂疫苗”不能算作疫苗。因为疫苗是通过给人注射某种抗原物质来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产生抗体的制剂。如预防乙肝、新冠的疫苗。
称其为疫苗的原因是因为它可以降低血脂,而血脂降低又可以预防很多疾病,如冠心病、中风、肾衰竭等等。
“血脂疫苗”主要分两类,一类是PCSK9单克隆抗体,需要每两周或每个月注射一针;另一类是诺华制药公司的inclisiran。
inclisiran相比第一类药物最大的优点是注射次数少,正如赵先生看到的那样,每一年注射两针即可。所以这里主要给大家介绍第二类血脂疫苗。
年该药在欧洲被批准启用,年在美国被批准启用。年,虽然中国开展了针对Inclisiran的Ⅲ期临床试验,但目前我国仅有部分地区启动使用。
现在大家对“血脂疫苗”有了一个基础的认识,不过,肯定有很多人想问,“血脂疫苗”是如何把血脂降低的呢?
二、血脂疫苗是怎么把血脂降下来的?
前面我们提到,血脂疫苗目前有两类。
第一类血脂疫苗是PCSK9单克隆抗体,现在临床在用的有依洛尤单抗、阿利西尤单抗、伯考赛珠单抗。
它们利用的是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药物通过特异性结合体内的PCSK9来减少PCSK9与LDL受体的结合。
第二类是Inclisiran,它是一种siRNA药物,可以抑制编码PCSK9蛋白质的基因,使得PCSK9合成减少。
那么,为什么PCSK9合成减少就能降低血脂?因为血脂疫苗和我们的胆固醇密切相关,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我们体内胆固醇的代谢。
我们血液的胆固醇来源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外源性的胆固醇来自食物,内源性胆固醇来自肝脏。
当我们摄入胆固醇后,胆固醇在小肠被吸收,由于胆固醇属于脂质类,不溶于水,需要和载脂蛋白结合才能在血液运输,结合后形成乳糜微粒到达全身组织细胞供其利用。
第二种是肝脏合成的,首先肝脏合成VLDL,进入血浆中经过一系列分解变成LDL-C(载脂蛋白和胆固醇结合的混合物)后运输到全身。
组织细胞表面有LDL受体,当LDL-C与组织细胞LDL受体结合后,LDL-C便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利用胆固醇合成细胞膜、激素、胆汁酸等物质,此时血脂降低。
有科学家发现了我们体内的一种蛋白酶并称其为PCSK9。研究表明,编码该蛋白酶基因突变的人群,会导致血液中LDL-C下降。
这说明PCSK9会使血脂升高。原因是什么呢?
因为PCSK9能与LDL受体结合,且结合以后导致组织细胞膜表面LDL受体数量减少,导致血液中的LDL-C与组织细胞膜LDL受体结合减少,从而导致LDL-C无法被组织细胞利用,进而血脂升高。
“血脂疫苗”Inclisiran可以从基因水平抑制编码PCSK9蛋白酶的基因,降低PCSK9生成数量。从而使组织细胞膜上的LDL受体增加,可增加组织细胞利用胆固醇,从而降低血脂。[1]
知道了“血脂疫苗”的作用机制以后,你已经算作半个专家了。现在也不难回答开头的问题,每年打两针是不能彻底告别药物的。
因为“血脂疫苗”并没有直接减少胆固醇的生成,而是通过增加组织细胞对胆固醇的利用间接起到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作用
从目前临床应用“血脂疫苗”的情况来看,单纯只使用“血脂疫苗”可以使LDL-C水平降低40~50%左右。[2]
因此当血脂疫苗搭配传统的他汀类药物使用时,这样才可以发挥最佳的降低血脂的效果。[3]
搭配的原因是他汀类药物能够抑制HMG-CoA还原酶,这种酶是合成胆固醇过程中最关键的酶。因此能从根本上抑制胆固醇的合成。
说到这,你可能会疑惑,到底什么人最适合使用“血脂疫苗”,什么人不能用呢?
三、血脂疫苗的适用性
这里主要介绍第二类血脂疫苗Inclisiran的适用性。因为第一类的PCSK9单克隆抗体注射次数频繁,依从性差,价格昂贵。
以下是适合使用“血脂疫苗”的人群:
首先,是不能服用他汀类传统药物的高脂血症患者,包括服用后出现肌肉无力、肌肉疼痛、关节痛、消化不良、腹泻等药物的不良作用的患者。
其次,是对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遗传导致的LDL-C升高)的人群。
如果满足上述两点,但在血液透析期间的患者,要提前向主治医生咨询。看到这,先不要着急。如果你是以下几种禁忌人群,是不能使用的。
第一种:是对注射用品的辅料过敏的患者,如果使用,很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过敏性反应发生非常迅速,不需要提前接触致敏过程,在首次给药就会出现,主要由IgE介导。因此,如果不清楚自己是否过敏,用药前一定要咨询医生。
第二种:是器官功能严重损伤的患者,如肝损伤和肾损伤。
第三种:是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第四种:是孕期和哺乳期妇女。
不适用“血脂疫苗”的人群也不用太担心,降低血脂的最根本措施是改变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配合上药物治疗也可以起到非常好的降脂效果,有哪些生活习惯可以降低血脂呢?
首先要注意饮食,要低盐低脂饮食,戒烟戒酒,不要熬夜。多吃鱼类、牛奶、豆制品这些高质量蛋白低脂肪的食品。经常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
其次要控制体重,如果身体质量指数(BMI)远高于正常范围,可以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规划饮食和锻炼方式。尽量将BMI控制在正常范围。
最后要记得多锻炼,BMI正常的人群也要多多进行有氧运动,如跳广场舞、跑步等等。建议中强度运动每天30分钟,一周3次。
说到这里,如果你还对降血脂的重要性没有概念,如果血脂一直很高但不加以控制会发什么?
像赵先生这类的高血脂患者,不及时控制血脂,随着时间流逝,很大概率会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继而发展出不同程度的冠心病、脑中风、肾衰竭等并发症。甚至出现心肌梗死威胁生命。[4]
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是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成分很高,很容易沉积在受损的血管内壁上,阻碍血液在血管内流动。
像吸烟、熬夜等不良行为容易使血管壁受损,如果不良行为持续进行,会导致受损的血管壁得不到及时修复。
当胆固醇沉积在受损的血管壁上时,我们的免疫系统不会坐视不管,单核细胞会迁移到血管壁内形成巨噬细胞,从而将胆固醇吞噬清除,医学上将吞噬了胆固醇的细胞称为泡沫细胞。
但是,当胆固醇的量远远超过巨噬细胞的清除极限时,此时血管壁内的胆固醇不断堆积,胆固醇在血管壁上堆积成山呈粥样,所以血管腔会出现狭窄。
如果是心脏上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就称为冠心病;在脑部血管发生,就可能导致脑中风;在肾的血管发生,就可能导致肾衰竭。时间长了以后病灶会有钙盐沉积导致管壁变硬,脆性增加。
当血压升高时,由于血管脆性增加,管壁上堆积的胆固醇很有可能脱落进入血液,形成血栓。血栓如果到达心脏或大脑堵住了血管,心脏和大脑会缺血缺氧,轻度的就像赵先生这样,头痛、心悸。
重度会突发心梗和脑梗,不及时抢救会导致死亡。还有可能形成动脉瘤,因为胆固醇堆积在血管内膜,导致动脉向外扩张,一旦主要的血管破裂,将引起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而死亡。
因此,高血脂会给我们带来非常严重的危害,一定要引起重视。
四、总结
目前“血脂疫苗”已经在部分地区启动,还未正式在全国范围启动使用,但是“血脂疫苗”有很不错的前景,只要一年注射两次,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未来不久很有可能在全国范围推广使用。
从目前对“血脂疫苗”的研究来看,使用“血脂疫苗”是不能彻底抛弃药物的,仍然需要搭配他汀类药物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
由于血脂疫苗也能发挥一定的降血脂的作用,对于耐受不了传统治疗药物或原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可以搭配“血脂疫苗”使用。
除了用外来药物来降低血脂,最根本的还是要少摄入胆固醇等脂质食物。但不能不吃,因为胆固醇是细胞的细胞膜、胆汁酸和激素的合成原料。日常还要加强运动,来消耗体内的脂类物质。
配合上药物的干预,血脂会显著下降,从而达到一个正常的水平。血脂的正常有利于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中风、肾衰的发病概率。
参考文献:
[1]王琦,邹云增.冠心病降脂治疗新进展——Inclisiran[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7(04):-.
[2]张祖宏,龙明智.从PCSK9抑制剂Inclisiran看降脂类药物的研究进展[J].心脏杂志,,34(05):-.
[3]高雅莉,余年喜,侯幸赟,陶霞.靶向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世界临床药物,,43(06):-.DOI:10.13/j.wph..06..
[4]林裕锋,黄幸红,陈冬玲,黎杨杨,许秋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系成员血脂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13(12):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