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了控制,而一些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治问题凸显出来,人们在觉察不适症状的同时,应抓紧时间积极救治。
发病后4.5小时以内是脑中风救治的黄金时间,医生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窗,通过静脉溶栓和(或)动脉取栓,为挽回患者生命以及躯体功能争分夺秒。
作为新兴的医疗技术,无论静脉溶栓还是动脉取栓的成功施救,均以精准的医疗评估为前提。医院神经内科在选择适宜的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进行精准静脉溶栓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去年2月,医院神经内科例单中心研究报告在SVN学术期刊在线发表。报告显示,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等影像学检查,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存活状态进行更精准的描述。当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受累脑组织表现出良好的缺血耐受时,超出4.5小时也就是超出救治时间窗,仍有静脉溶栓的指征。换句话说,发病后4.5小时至12小时之间,仍可筛选出适合溶栓的病例,这些患者也有被治愈的希望。
研究报告还提出,即便在发病后3小时以内,如果病灶脑血管完全堵塞,受损脑组织缺血坏死,依然不适合溶栓,万一溶栓反而增加出血脑血管破裂的风险甚至致命。这部分患者的救治对策则以二级预防为主,如抗血栓、降血压、固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血液循环等,患者能从上述积极的治疗中获益。
主持该研究的神经内科白青科教授强调,通过磁共振筛选那些仍然有可挽救的脑组织的病人,为他们精准溶栓,是提高静脉溶栓成功率,降低脑梗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临床研究亦表明:由于个体发病机理、循环储备和代谢储备的不同,尽管时间窗相同,磁共振下的缺血半暗带却千差万别,这正为临床精准筛选病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白青科教授评价,“时间诚可贵,组织价更高”,影像学指导的个体化溶栓治疗更突显组织窗的重要性,扩大溶栓筛选时间窗,治疗目标随之演变为“让时间换空间”,“时间换时间,再换空间”。
白青科教授介绍,静脉溶栓是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被证明有效的主要治疗方法。发病后4.5小时内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简称rt-PA)静脉溶栓治疗能使患者获益。溶栓后颅内出血的风险是不可忽视的最危险的并发症,扩大时间窗的溶栓治疗是否会增加颅内出血,以及影响血液凝血指标的改变,一度引起争议。近年来,临床上采用磁共振指导的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出时间窗的急性期脑梗死研究,为完善脑中风救治进行了开拓性的工作。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心房颤动以及直系亲属中有心梗、脑梗病史的人,是脑中风的高危人群,应定期门诊随访复查,积极治疗上述基础疾病。最后提醒大家要牢记中风识别口诀:“中风”,一分钟就可大致判断:“1”看一张脸,左右不对称、口角歪斜;“2”查两只胳膊平行举起,单侧无力;“0”(聆)听语言,言语不清,表达困难。若发生上述任何一种症状,请立即拨打,就近送往设有脑中医院。
(潘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