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空间剧减 零售药店路在何方?
从今年1月1日起,11类药品的700多种产品,在药店必须凭处方销售。近年来,国家连发17道“降价令”,并将处方药的定价权不断上收,医药行业的利润空间被逐步压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研究所副所长*泽骎指出,医保目录中部分处方药的定价权已经回归国家,这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药品降价。同时,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药品差价缩小使纯销难度加大,加上打击回扣和终端费用的减少,药店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 药店利润空间日趋缩小 根据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办法的实施步骤,从今年1月1日起,本应实行所有处方药都要凭处方销售的,但鉴于目前医院处方难以流失、药店生存困难等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只规定了11大类700多种药品须凭处方购买。然而,由于这些品种是药房利润的大头,因此依然对药房造成很大的压力。最明显的是去年底,广州不少新开的平价药店大肆降低新开门店的药品价格,老百姓大药房降价3000多种药品,而全家福大药房更将销售的1500多种处方药全部降价,最高幅度达60%。 业内人士指出,看起来700种药品似乎数量不多,但对药店的打击依然不小。因为限售的11类药品中抗生素、抗病*药物、肿瘤治疗药物等是药店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仅贺普丁(乙肝药物)一个产品都能够占药品销售金额的10%左右。而肿瘤药物虽然买的消费者不多,但是单量很大,许多消费者一买就是几千元,药店一直视这些产品为*金品种。这11类产品总共的销售金额能够占整个药店药品销售的40%。在药店很难得到处方的情况下,这部分利润无疑将会大幅缩小。” 开发第三终端仍需观望 据调查,部分地区的农民大都从个体诊所、卫生所和供销社买药,常用药品的价格至少比市区高出 15%。药价虚高导致农民“小病不敢吃药,大病吃不起药”,并给假劣药品的入侵带来了可乘之机。有部分零售药商提出,与其在大的一线城市拼得你死我活,还不如开发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市场这些尚为“处女地”的第三终端。 广东金康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浩涛称,县城以下销售点一片空白的医药零售连锁业,农民每年的药品消费总额的不断攀升,这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市场,但要在农村建药店岂是一朝一夕之功?运输、销售等环节的运作又谈何容易!更何况,掷下重金后,能否找到盈亏平衡点仍是一个未知数。目前连锁零售药店对第三终端都是一种期待,真正进入农村市场的并不多,可以说第三终端是“叫好不叫座”。 目前,许多率先下乡的药店备受种种困扰的现状,又使许多药店望而却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人才和企业文化移植问题。 其次是成本和药店选点的问题。连锁药店在农村的点绝大多数是根据当地需要新申请开办的药店,一部分直接购买店铺,另一部分是租赁门店。但这种新开办药店成本高,一个50平方米的门店直接投资至少需要20万~30万元,而新址药店的销售从无到有,农村群众从了解、接受、熟悉到形成购药习惯时间较长,故投资回报效益的见效期相对较长。另外,新开药店容易造成与当地老的个体药店直接抢客源的局面,连锁药房规范的质量管理以及国家计委的价格规定,都导致其药价比个体药店的药价相对较高,这些因素会对新址药店效益回报期的延长产生较大影响。 第三是地方保护主义的问题。以兼并、收购当地国有药店的方式开店虽然成本较低,但地方阻力较大,主要原因是涉及当地一部分人的个人利益等等。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第三终端药店的发展。 (中国医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