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发生原因是脑动脉主干出现硬化或者支动脉出现硬化,导致血管厚度增加、血管内狭窄,最终形成血栓。
通俗易懂的来说就是大脑的血管亮起了“红灯”,血管发生堵塞。脑血栓的发病一般是突发的,急性的,脑血栓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很高,治疗难度大,后遗症较多。
有研究报道表明,脑血栓患者神经功能受损后,患者偏执、焦虑、强迫、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特别突出。所以,了解脑血栓,认识脑血栓,提前预防、及时发现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一、对脑血栓的认知
首先,脑血栓是属于心脑血管疾病这一大类,心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近年来,在我国36个城市疾病死亡调查结果中显示,心血管疾病在总人口的疾病死因构成比中占23.39%,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杀手”。
随着医学科学领域的飞速发展,我们对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的认识也是越来越深入。目前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人类疾病死因的第一位,而且疾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截止目前为止,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与心、脑血栓性疾病形成的相关危险疾病有多种,其中已知的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相关危险因素有吸烟、肥胖、运动量较少等。
那么脑血栓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血栓形成的病理机制有三个主要因素:
第一,血管壁改变(包括内皮细胞损伤、抗栓功能减弱等);
第二,血液成分的改变(血小板活化、凝血因子激活、纤维蛋白形成等);
第三,血流的改变(血流缓慢、停滞、漩涡形成等)。
其次,突发性脑血栓发病急、病情进展快、恢复期慢。
据统计,我国脑血栓患者人群占总人口的35%左右,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这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中营养摄入的不均衡有着很大关系。
脑血栓不仅会导致语言障碍、身体障碍、智力障碍,也可影响神经功能、呼吸道功能、消化功能,使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甚至危及生命。
急性脑血栓发病后最佳的康复期是在1个月内,在此期间需要不断地鼓励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干预,可使神经功能、语言、肢体等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
脑血栓更加严重的后果是脑栓塞,脑栓塞是指在血栓形成的基础上,病变的动脉壁向脑组织供血,造成供血范围内的梗死和坏死,继而产生相应的神经症状和体征,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脑栓塞可导致失语症和心理障碍。
血液淤积、血管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是血栓发生的三大联合特征。
血液的正常流动是血管中血栓的凝结与消除的关键,这是因为血液中血栓形成是血管壁的损伤、血小板激活、和凝滤瀑布反应与抗凝、纤溶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那么脑血栓疾病在发病前有没有什么预兆呢?症状是什么样的呢?
二、突发脑血栓,身体会发出这四个“声音”
脑血栓患者致残率、致死率更高,治疗难度大,后遗症较多,但脑血栓并不是毫无征兆发生的,脑血栓发生前,我们的身体也会给我们做出一些提醒。
1)脑袋常常有眩晕感并伴有视物模糊的现象
这是因为大脑内部的供血出现了异常,所以会常常会感觉有头晕目眩的感觉,也是因为大脑的供血不足会导致视觉等相关部位的供血出现不足的情况,进而出现了短暂性的视力障碍,难以看清周围事物。
当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应引起注意,及时就医。
2)频繁的打哈欠
打哈欠是一种日常生活表现,但为什么我们会打哈欠呢?
哈欠一般在长时间处于慢或浅的呼吸之后发生,所以正常人在睡眠不足或疲劳时会打哈欠。打哈欠除了可补充所需的氧气外,哈欠还可以松弛紧张、消除疲劳,放松肌肉等。
但如果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总是打哈欠,一定要引起注意。
因为脑血栓发病原因就是因为大脑的供血不足和缺氧,打哈欠便是一种信号提示我们的身体疲劳以及大脑供氧不足。
3)手脚麻木,行走时表现出蹒跚状态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因为睡觉时的体态不正确,压迫到我们的胳膊或者大腿,出现手麻或者脚麻的现象,这些属于正常现象,过一会儿便能自行缓解,但若是在非压迫的正常体态情况下,出现手脚麻木,同时感觉头痛头晕时,要警惕脑血栓。
脑血栓引起的手脚麻木一般是突发性的,就是因为大脑供血的不足,所以导致神经控制中枢缺血,手脚感觉麻木,不受控制。出现这种情况时,医院检查。
4)突然感到头痛,具有嗜睡表现
除了身体的劳累以外,嗜睡最有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了病理性改变,这种情况会使得清醒和快速动眼睡眠调节系统的异常以及昼夜节律的异常,主要的原因是脑部的供血不足造成脑干网状结构的受损,所以使机体正常觉醒功能中断并降低了清醒意识所造成的。
而且常伴有头疼的现象,越头疼越想睡,越睡越头疼,形成了不良循环,若情况继续恶化,则有可能引发脑血栓。
以上四种“声音”是提醒我们脑血栓发病的前兆,当我们的身体反馈出其中某一个“声音”时,我们一定要高度注意,医院检查治疗。
为了避免身体给我们发出“提示音”,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就要积极的注意预防,那么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有效地预防脑血栓的发生发展呢?
三、如何有效地预防脑血栓?
首先是情绪调整,一个好的情绪不仅会使我们的工作效率提高,也有助于我们自己的身心健康,所以要保持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情,不要经常出现愤怒、忧郁、悲伤等一些负面情绪,因为长时间的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会造成神经体液系统功能性紊乱,引发心脑血液循环紊乱而出现脑血栓。
其次是生活起居,要劳逸结合,适度用脑,不宜长时间持续用脑,避免因疲劳导致脑中风。饮食也要按照适量、平衡的饮食原则,对一日三餐的食物进行安排,要多吃对预防血栓有益的食物。
生活上的作息一定要规律并且每日要保证饮水充足,多喝水能够有效降低血粘度,减少脑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并且要注意气候变化,老年人适应天气的能力较弱,所以,在气温突然出现变化时,一定要根据气温来适时的添加或减少衣物的穿着。
不要吃完饭后就去睡觉,应该适当的走一走,运动运动,因为在吃完饭以后,血液会聚集在我们消化系统附近的血管中,来帮助消化器官的供血,此时大脑的供血就会被减少,所以吃完饭就睡觉,可能会导致血压的一定程度上的下降,进一步减少大脑的供血,使得大脑内部血液流动迟缓,会使得血栓的形成更加容易。
最后是运动调理,生命在于运动,生命不息,运动不止。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可以让人更加强壮、长寿。
运动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健身、跑步、打球等等,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自己的运动方式,并长时间坚持,这样能够有效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脂,增加身体的抗病能力。
四、总结
虽然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是现今人类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但是其发病前期我们的身体还是会给我们发出信号做出提醒。
本文对脑血栓做了充分讲解,介绍了其常见症状,并对其预防做了详细描述,但有时候脑血栓出现了,并不会伴随典型症状,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评估,及时就医诊治,才是最重要的,尽早获得治疗改善,才是保护好身体健康,避免出现重大疾病问题危及生命的重中之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认识脑血栓,丰富大家的医学常识的同时保护您和家人的健康。
参考文献:
[1]魏陵博.饮酒与血栓形成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山东:山东中医药大学.
[2]李平安.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
[3]何天称.脑血栓是有前兆的,这些你都注意了吗[J].东方药膳.
[4]丁桂英.脑血栓治疗和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
[5]刘璐.为了家人健康,脑血栓十大前兆你一定要知道[J].东方药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