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长天观宇宙,怀抱大地察古今。《兰亭序集联》是楼望江书。
楼望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行书委员会委员,上饶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情系长天观宇宙怀抱大地察古今
走进福建太姥山赏摩岩石刻
张桂守
太姥山,位于福建省福鼎市太姥山镇,雄峙于东海之滨,三面临海,挺拔雄伟,峰峦险峻,怪石嵯峨,岩洞幽致,云雾缭绕,以“峰险、石奇、洞幽、雾幻”,四绝名闻遐迩,素有“山海大观”、“海上仙都”之美誉。
太姥山是一处以花岗岩、峰林岩、洞,为特色,三十六峰、四十五石、二十四洞、十岩、九泉、三溪、二岭、一谷,融佛道、儒、摩尼四教胜迹、摩崖石刻、白茶祖地等人文景观。
摩崖石刻为唐代,宋、元、明、清、到民国,各代均有,共21段,以明代石刻为最多。历代石刻字迹基本上清楚,字体篆、隶、行、楷、草皆有。
照片中来自广东著名书法家巫师传,江西著名画家徐良发、书法家陈向东、楼望江、潘炜、饶英鹏,福建张桂守,一同游览“太姥山”,感受颇深,尤其太姥山的自然风光,引吸了四面八方游客,流连忘返。
“太姥山”,是已故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茅盾题写。
“海上仙都”,是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题写。
海上仙都,四字,行书。气度洒脱,章法自然,镌刻在太姥山一块摩崖上,让人叹为观止!
西汉东方朔的寻山船队从海上逶迤而来,突遇漫天迷雾,不辨方向,等到云雾散开后,一座海上仙山冉冉浮现,便命令将船靠近,上岸竟然发现山上鬼斧神工般的景物。于是,就将其所见所闻禀告汉武帝,其描述的情形与武帝梦境何其相似乃尔,认定太姥娘娘就是梦中所见的西王母,太母山就是西王母所说的东海仙山。龙颜大悦,便封太姥山为天下36名山之首,并命名为太姥山。
遂之,东方朔,在摩霄庵旁,題刻“天下第一山”。
太姥山飞来石
站在山上观海,烟波浩渺,海无际涯;置身海上望山,云雾缭绕,恍若仙境。山海互依,山因海而巍峨,海因山而壮阔。
太姥圣殿
尧帝时,传说:老母在才山(太姥山)居住,种蓝为业,为人乐善好施,深得群众爱戴,老母辞世后,人们感念她的恩德,祀为神明,春秋二祭,后人尊称为“太母”,因此,这座山而得名“太母山”。汉武帝时,命大臣东方朔授天下名山,太母山被封为三十六名山之首,遂改名为“太姥山”。
“太姥圣殿”,匾额,是已故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启功题写。
太姥圣殿,供奉“太姥娘菩萨”。
大门,两边一副楹联曰:
玉峰巍峨称太姥,
尧帝华封尊娘娘。
仙人锯板右侧有一块岩石体态修长的观世音菩萨,脚下突起的部分,宛如被山风吹动的衣裙。
这里有两处摩崖石刻,“太姥胜景”和“果然名山”。
右刻“太姥胜景”,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
左刻,“果然名山”四字,篆书,是已故原福建省画院院长丁仃题写。
一线天
“別有洞天”刻石。
这里是一个交叉路口,沿着“蓝溪涧”到达“一线天”入口的。挤着过了狭窄的“一线天”就到了“望海亭”,海自然是望不到了,但近处的“金龟爬壁”等景观还清晰可见。
“别有洞天”,四字,楷书,是民国十九年夏,闽清吴宗刚题写。
“鸿雪洞”,三字,行书,是福宁治兵使者態明遇书。
熊明遇,(年一年),明万历二十九年(年)进士,授浙江长兴知县,后因与魏忠贤不合,屡遭贬谪著有《南枢集》、《青玉集》等。
万历四十八年三月初,初登太姥山,留下“鸿雪洞”摩崖石刻,万历四十八年五月,又上太姥,留下“云标”摩崖石刻,这两块摩崖石刻,直接出自熊明遇的笔墨真迹,镌刻遗留至今。
太姥山的壮丽秀美,深深吸引了这位当时被外放的文人。太姥是一座有力量的山,它以宽阔的胸怀消解了熊明遇的烦闷。而太姥本身,又因为熊明遇的来到,添上了浓墨重彩的几笔。
“云标”,二字,行书,是明万历庚申五月,豫章壇石熊明遇题写。
“绿雪芽”,是启功题写。
鸿雪洞前有一树绿雪芽,是中国最古老的历史名茶之一——白茶的始祖。
明代周亮工《赖古堂集》闽茶曲十首之一《绿雪芽》诗:
太姥声高绿雪芽,洞天新泛海天搓。
茗禅过岭全平等,义酒应教伴义茶。
作者:张桂守
从事书画楹联艺术方面研究,撰写评论文章。“逐梦前行,不负韶华”,饱览名山大川,遍访名胜古迹。拙作及艺术作品散见《中国楹联报》、《中国书画报》、《书法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美术报》、《神州诗书画报》、《书画名家报》,易见网络《百家号》、《今日头条》、《腾讯新闻》、《艺术杂赏》、《诗词轩》、《古村记》、《环球网·文旅》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