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木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秋季如何养生专家帮您划重点人民资讯
TUhjnbcbe - 2024/5/5 22:06:00

「本文来源:新安晚报」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属阳,故养生养长;秋冬属阴,故养收养藏。即人在春夏季节要顺应自然界生长规律调养阳气,在秋冬季节顺应自然界收藏的规律调养阴气。医院副主任医师王桂珍表示,“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那么秋季应该如何养生呢?王桂珍从衣、食、住、行、精神情志方面教大家如何调摄。
  关键词精神调养
  收神敛气保持内心宁静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秋风萧瑟、千树落叶的季节。王桂珍表示,在人的大脑中,有个松果体的腺体,分泌一种“褪黑激素”。这种激素能诱人入睡,还可使人消沉抑郁,而阳光则使褪黑激素分泌量减少。反之,秋凉以后,常常是阴沉沉天气,阳光少而且弱,松果体分泌的“褪黑激素”相对增多。此外,“褪黑激素”还有调节人体内其他激素(如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作用,使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受到抑制,生理浓度相对降低。而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等又是唤起细胞工作的激素,它们如相对减少,人们也因此而情绪低沉,多愁善感了。
  王桂珍认为,大家要顺从四时阴阳调神养身,做到秋令志安宁。在生活中,争取充分的阳光和照明。在这种光线充足的环境中活动,可以调动情绪,增加兴奋性,减轻或者消除抑郁感。当阴雨天或者早晚无阳光的时候,应该多开灯,使屋内光明敞亮。注意补充各种营养物质,一定要吃早餐,加大蛋白质和钙质的摄取量,以增强耐力和意志力。情绪低沉时,可以喝点蜂蜜、绿茶、咖啡等。当阴雨天时,人们应当增加糖类物质摄入量,提高体内血糖水平,增加活力,减轻忧郁,当然糖尿病患者除外。养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乐观开朗,宽容豁达,淡泊宁静的性格。收神敛气,保持内心宁静,方可减缓秋季的肃杀之气对精神的影响,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
  关键词饮食调摄
  少辛增酸遵循“养收”原则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后,天气变凉快,但白天仍有“秋老虎”肆虐,使人容易气虚津亏。因此,在夏末秋初,人体大多处于一个偏虚的状态,故民间有“贴秋膘”之说。王桂珍表示,为了保证机体神清气爽、精血充盛,安然地进入冬季,秋季应该遵循“养收”的原则,在饮食保健方面当“少辛增酸”,以滋润为主,而且要合理进补。所谓少辛,就是少吃辛辣味的食物。辛入肺经,适量的辛味可助肺气。肺气同于秋,肺气盛于秋。所以健康的人可以适量使用辛味增强肺气,克制肝气。但是已经出现口鼻干燥、喉咙干痒甚至干咳少痰即伤阴燥肺的人,就不宜吃辛辣食物,故要“少辛”。
  另一方面,酸味食物能增加肝脏的功能,所以还要增酸,以抵御过盛肺气的侵入。根据这一原则,在秋天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葱、姜、蒜、辣椒等,而要适当多吃一点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如山楂、柚子、葡萄等。“燥”是秋季的主气,人体易发生咽干,鼻燥,皮肤干燥,便秘等秋燥伤津犯肺的症状。故此时饮食调养应以清淡、滋润为宜。应适量多饮开水、淡茶、豆浆、牛奶等,多吃芝麻、糯米、蜂蜜、萝卜、梨、莲子、百合、甘蔗、香蕉、银耳等柔润之物。
  秋食瓜果需注意。如西瓜是消暑佳品,在夏季食用,可以清热祛暑,养阴生津。但是立秋过后,不论是西瓜还是香瓜、菜瓜都不能肆意多吃了,因为这些瓜果都偏寒凉,会伤脾胃阳气。应当顺应季节的变化选择合适的水果,尤其是对儿童和脾胃虚弱的人来说,过量食用水果,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导致消化不良、胃痛、腹痛、腹泻。
  关键词生活保健
  老人不宜秋冻及时添加衣物
  秋季是由夏向冬季转换的过渡时期,天气变化往往会使人措手不及。俗话说,“二八月乱穿衣”。农历的八月正是金秋时节,早中晚温差很大,早上穿着毛衣也不暖,中午身着单衣尚且热。因此阳虚的人这时已经毛衣在身,而体壮的人却还是单薄的夏装。这样的天气变化最容易引起感冒,所以科学合理地穿衣是预防疾病的重要部分。
  王桂珍坦言,所谓“春捂秋冻”就是告诉人们在春天不要急于减衣服。因为春天的气候变化无常,而且整个冬季人的阳气处于内散的状态,卫外功能尚弱,难以抵御料峭的春寒。所以要再“捂”两天;而在秋天天气转凉的时候不要过早地增添衣服。适当地冻一冻对身体是有好处的。秋天应该穿得薄一点,慢慢习惯秋天的寒凉。秋天是从夏天转换到冬天的过渡阶段,人体阳气相对旺盛,要在这个季节里慢慢地适应寒凉,才能够耐受冬天的严寒。所以不要稍微有点秋风就马上穿上长衫厚衣。应该逐渐增强自己的耐寒能力,提高皮肤和鼻黏膜对寒冷刺激的适应能力。但是秋季每天早晚温差很大,要注意适当增添衣服。
  “对于身体有恙的人,如胃病和气管炎患者早晚加穿马甲来保护胃和背部,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复发。”王桂珍提醒,突然的降温往往容易诱发中风或心肌梗塞。风湿病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或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等患者更要加倍注意,谨防秋季气温骤降时旧病复发。老年人的抵抗力差,突然的寒冷可致体表血管弹性降低,周围阻力增加,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而引起小动脉收缩、血压升高,易发生脑血管破裂出血。寒冷刺激还能使血液纤维蛋白浓度上升,血液粘稠度增加,导致血栓形成,从而引起缺血性和出血性脑中风,所以老人不宜秋冻,一且发现天气突变,气温明显下降,就要及时增添衣服了。
  秋天天气干燥,水分蒸发较快,皮肤常处于干燥缺水的状态,而且因为气温降低,皮肤皮脂腺的分泌减少,加重了皮肤水分的丢失。“嘴唇干裂的问题在秋天特别多见,甚至嘴角裂口、出血、疼痛,连说话和吃饭都受影响。”王桂珍说,在秋季要特别重视给肌肤补水保湿的护理,使用润唇膏,不要用舌头去舔口唇。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生津滋阴作用的食物,少吃煎炸及辛辣的食物。
  在睡觉时,切忌“当风而卧”。因为这样容易受凉风侵袭,引起感冒、咽炎、气管炎等病症,甚至导致偏头痛、面瘫等。腹部受凉会导致腹泻、腹痛等。秋季气温低,老年人早晨醒的时候不要立马起床,应坚持3个“30秒”,即睁眼躺30秒,在床上坐30秒,靠床站30秒。以防突然的体位改变引起脑缺血。老年人多有椎间韧带弹性变差的改变,这样也有利于关节的逐步伸展,避免突然的扭伤。
  早晨气温低,锻炼时要注意防冻,运动量大时,要及时减衣,汗消后增加衣物,不要嫌麻烦,否则容易感冒。注意细节,防止拉伤。秋季气温低,关节、肌肉、韧带处于僵硬状态,一定要做充分的准备活动后再锻炼。
  陈淼宜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叶晓

1
查看完整版本: 秋季如何养生专家帮您划重点人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