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康复成果展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26/5792159.html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瘀血证的药物,称活血化瘀药,也称活血祛瘀药,简称活血药、祛瘀药或化瘀药。其中活血化瘀作用强者,又称破血药或逐瘀药。所以,在活血化瘀药的定义中,对活血化瘀进行的进一步解释,包括了三个方面: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滞。活血化瘀针对血管,让它回复正常功能,是血液变得比较通畅,就是通利血脉;促进血行使主要在血液方面,恢复血液正常的流动性;消散瘀血是指血管外的离经之血得到消散,从而治疗瘀血证。瘀血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病,有很多怪病都可以从瘀血来论治。江西的名医罗瓒先生,有一次遇到一位青年农民,发狂一个星期了,跟《*帝内经》讲的症状是一样的,“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骂戾不避亲疏”,不管是亲人还是不认识的人见了就骂。前面的医生按照常规的治法,清火、化痰,都不管用。罗瓒先生诊他的脉,脉细、涩、不数。细,是血虚;涩,是有瘀血;不数,说明没有热。如果是有火,就应该会是数脉,跳得很快,或者脉很大,这个人的脉不是这样子的。他仔细地询问,病人家属说这个人曾经推车远行,不慎摔了一跤,回来以后就开始发狂了。罗先生于是诊断为瘀血的发狂证,开了桃核承气汤加上失笑散,瘀血化下来以后,狂证很快就好了。瘀血瘀得非常多才能导致发狂,若瘀了一点点,或者瘀血的部位不一样,导致的症状也不一样。总结起来,瘀血证比较重要、常见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瘀血阻滞,血脉不通,不通则痛,所以一般的瘀血证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而且这种疼痛往往固定不移,不像气滞的疼痛游走、走窜,是一种刺痛、闷痛的感觉,和气滞的胀痛有差异,疼痛是辨证时瘀血证最常见的症状。麻木也是由于瘀血阻滞,肌肤得不到充养出现的一种症状,有的瘀血证可以出现。第二是体内有癥块,根据中医理论,无形之气是不能结块的,有结块也容易消散。凡是体内出现了坚硬的、固定不移的、经久不散的结块,一定是有有形的血或者痰,所以有形的肿块一般是瘀血或者痰凝,或者痰瘀互结而引起的。第三,出血,血脉瘀滞容易导致血脉的破损,可能出现瘀滞性的出血。另外就是身体很多部位可以出现瘀斑、瘀点,瘀斑瘀点其实就是离经之血,皮下出血形成的点状或者片状的积血。第四,舌头一般比较紫黯。不同疾病的瘀血证的表现还会有很多的差异,比如说妇科病的瘀血证,除了引起疼痛,有的舌质紫黯等,可能还影响月经;如果瘀血阻滞在心窍,可以导致心神不宁,所以非常复杂。我们可以根据我们已经学习过的《中医基础理论》或者《中医诊断学》为基础,针对具体疾病的瘀血证,再进一步地深入或完善我们的理解。由于活血祛瘀药品种比较多,而瘀血证的临床表现又有差异,不尽完全相同,所以对于具体的活血祛瘀药通过活血祛瘀所收到的疗效也有一些差异,有的是偏于止痛,有些是偏于调经,有的是偏于治疗外伤,有的是偏于治疗癥瘕结块。我们以活血止痛药川芎为例给大家做一介绍。“川芎”川芎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芎的根茎,原名芎?[qióng],入药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应用非常广泛。主产于四川,川芎喜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而又较湿润的环境。川芎(xiong),一个带有诗情画意的名字,为何这么说?传言,药王孙思邈发现川芎时,随口吟诗道:“青城天下幽,川西第一洞。仙鹤过往处,良药降苍穹。”于是,川芎的名字就由此而诞生了。川芎原名是芎?,四川、云南、贵州都产芎?,后来逐渐固定是用的四川的,所以名川芎。据考证,最晚可能在唐代的后期,就是公元9世纪左右,当时四川地区种川芎的农民就解决了关键性的种植技术,过去的川芎是直根状,产量很低,质量差,后来就变成不规则的团块状,大的就像拳头样大,质量好,产量也高了。因为此前的川芎主要是用种子进行繁殖,是有性繁殖,后来当地的农民掌握了无性繁殖技术,不用种子繁殖,用苗上的节来繁殖;为防止品种的质量退化,产地旁边有一个青城山,比较凉爽,海拔比较高,夏初就把种苗放到山上储存起来,下种的时候再把它从山上移下来,这样就避免了品种的退化,应该说在一千多年前就解决了栽种方面的关键技术,后来就把四川产的芎?叫做川芎,从此就作为正名用到现在。川芎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地道药材,主产地就是四川,用的是它的根茎。川芎的功效一、活血行气川芎辛香行散,温通血脉,既能活血祛瘀,又能行气通滞,为“血中气药”(《本草汇言》),功善止痛,为治气滞血瘀诸痛证之要药。本品性善行窜,《本草汇言》称其能“下调经水,中开郁结”,善通达气血,为妇科活血调经要药。川芎为血中气药,行血中之气,川芎入肝经,能增强肝经的排泄疏通能力,具有调经、补虚、止痛作用。在活血化瘀的同时,可以行气,气行则血更加容易运行,血行则瘀血渐渐可以消除。瘀血化而疼痛自止,川芎的止痛作用不仅来源于活血化瘀,同时可配伍用于多种气血郁滞的疼痛。例如《伤寒论》中的当归芍药散和温经汤等方剂,都有使用川穹。总结来看川芎可以用于血瘀气滞,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jiǎ)腹痛。川芎的行气的功效,在四物汤这个方剂中就提现得很充分。因为四物汤中,当归、白芍、地*负责补血养血,而川芎负责行气,让血动起来。不然光补血,血补足了不动也不行。就好比一个工厂总是生产东西卖不出去,必然是维持不下去的。血也是这样的,生产一点卖一点,卖得非常好,赚钱非常多,那么生产的劲头就足了,动起来,气行则血行,也就解血中之郁了。因为川芎辛散之力较强,因此对于虚损行疾病导致的疼痛则不适合,辛散而伤气血,气血本就不足,徒伤气血则加重这种不足,反而使原有的症状加重。二、祛风止痛1.头痛头为诸阳之会,脑为清净之腑,五脏六腑之精气都上注于头,如果外邪侵袭,气滞血瘀就会导致络道不通,清窍、脑络失养,这些最终都会导致头痛。《内经》云:“气上不下,头痛巅疾”,“脑逆故令头痛”。川芎性味温和,为“诸经头痛之要药”,善于去除风邪、活血化瘀而达到治头痛的目的,针对少阳、厥阴经头痛(头顶或两侧痛)有奇,金元四大家之一,“脾胃学说”创始人李杲也曾说过:“头痛需用川芎,如不愈加各引经药。”对于常见的风寒头痛,川芎能够祛风寒,又能止痛,所以对风寒头痛很常用,可以配伍发散风寒且止痛的羌活、防风、藁本等药;用于风热头痛,川芎也可以祛风止痛,但是药性不适合,故常配伍发散风热药或者清热药,所以在治疗一些风热头痛的方当中,配伍菊花、桑叶、石膏、蔓荆子等;风湿头痛,头痛如裹,川芎可以配伍羌活、独活、防风这类祛风胜湿的药,因为川芎辛温能祛风散寒,又有燥性故能祛风湿;有的头痛有瘀血,表现为长期顽固的剧烈头痛,这时用川芎是因为它本身就是活血化瘀止痛药;血虚不能充养上窍也会出现头痛,这时可用川芎配伍补血药当归、熟地来治疗。另外,在临床上也可以用它来治疗肝阳头痛,过去川芎常被认为是不能用于肝阳上亢,因为川芎的性质是升散的,容易上行头目,肝阳上亢本身有阳热上亢,用它可能会加重上亢的阳热。其实在古方里面并没有避忌,例如北宋末年的名医刘完素的大川芎丸就是治疗肝阳头痛的,它就是两味药,川芎配伍天麻,天麻是平肝阳治头痛的药,肝阳头痛患者很多都有高血压,现在研究发现川芎并不会升高血压,反而可以舒张血管,有降血压的作用。2.风湿痹痛川芎辛散温通,能“旁通络脉”,具有祛风通络止痛之功,治风湿痹阻、肢节疼痛。痛痹,是中医痹症里面的一种。引起痛痹的原因很多,其中,淤血所致是常见一种,患者主要表现就是舌黯,甚至舌有瘀斑,痛处固定不移,常常在夜间发作。这个时候,就需要行气血。中药川芎,作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是治疗风湿痹痛的常用药,故而能化瘀、行血、通络,起到治疗效果。临床上也有一些用于调治关节疼痛、风湿痹症的小办法。简单,易学,适合咱们老百姓。准备中药川芎克,研成细末备用。用的时候,取少许川芎末,用温水或者醋来调成糊状,涂在纱布上,外敷于患处。最后用布条把纱布固定好,平均每2天换药一次。川芎这味药辛温升散,凡是阴虚阳亢导致的头痛,阴虚火旺、舌红口干、多汗、月经过多及出血性疾病,不宜使用。孕妇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