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顾东风、刘芳超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为鸡蛋发声:这样吃才对!鸡蛋,是享誉江湖的高蛋白食物,它不仅方便烹饪,而且营养价值很高,素有“营养宝库”之称。然而,逐渐深入的科学研究发现鸡蛋富含的优质蛋白质对人体健康的确有益,可是蛋*中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对心血管代谢造成了一定的负担[1]。
近年来关于鸡蛋对心血管疾病风险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多,希腊的膳食指南建议每周食用4个鸡蛋[2],但美国心脏协会却推荐健康人每天食用一个鸡蛋[3]。
在中国人群中,究竟鸡蛋的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如何?蛋*与蛋白的battle究竟谁胜谁负?最近,医院顾东风院士团队推出硬核证据,通过发表在《SCIENCECHINALifeSciences》杂志上的研究,强势聚焦中国人群的遗传代谢背景,为我们更精准地解读中国人群特色化的鸡蛋推荐摄入量。
研究发表在《SCIENCECHINALifeSciences》上大样本人群研究
这项前瞻性研究基于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预测研究(China-PAR)项目,排除了基线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或癌症或终末期肾病、或鸡蛋摄入信息缺失、或年龄性别信息缺失、或失访的人,共计纳入了名受试者,平均年龄51.46岁,男性占比40.28%。
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采集受试者的饮食情况,包括鸡蛋和其他食物的食用量。根据基线时食用鸡蛋的数量和频次将受试者分为五组:1个/周(n=)、1-3个/周(n=)、3-6个/周(n=)、6-10个/周(n=)和≥10个/周(n=)。
前瞻分析,多重验证
在校正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吸烟、饮酒及体力活动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受试者食用鸡蛋数量与心血管疾病及总死亡风险的相关性,进一步具体分析其与冠心病、脑卒中、缺血性卒中及出血性卒中等不同心血管疾病类型的相关性。
通过对性别、年龄、BMI、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红肉食用量、新鲜蔬果食用量、家庭收入等因素进行分层分析,再次验证了食用鸡蛋数量与心血管疾病及总死亡风险的相关性。
多多益善or过犹不及?
通过鸡蛋食用数量与心血管疾病和总死亡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图可以看出,两者关系呈现“U”型曲线,表明当每周鸡蛋的食用量在3~6个时,心血管疾病和总死亡风险最低,当鸡蛋的食用量低于3个或高于6个/周时,风险均会升高。
而鸡蛋食用数量与冠心病、脑卒中、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的关系也呈现类似的趋势,但具体来说,鸡蛋吃得太少更容易发生出血性脑卒中,而吃得过多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可能性更大。
每周食用鸡蛋数量与心血管疾病和总死亡风险的关系组间比较发现,与每周食用3-6个鸡蛋相比,每周食用鸡蛋数量少于1个会额外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22%、总死亡风险29%、卒中风险27%、缺血性卒中风险20%、出血性卒中风险34%;而每周食用鸡蛋数量超过10个则会额外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39%、总死亡风险13%、冠心病风险86%、卒中风险18%、缺血性卒中风险33%。
由此说明,鸡蛋的高蛋白价值虽好,但伴随的高胆固醇带来的心血管风险也值得警惕,多多可能并不益善,过之反而会不及哟!
每周食用鸡蛋数量与心血管疾病和总死亡风险的关系的组间比较总而言之,研究发现,每周适量食用鸡蛋(3~6个)的人群具有最低的心血管疾病及总死亡风险,增加或减少食用的数量均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和总死亡风险的增加。这可能和鸡蛋摄入对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影响息息相关,食用大量鸡蛋可能会促使动脉斑块形成和血管钙化,不利于心血管健康[4]。
虽然鸡蛋作为营养早餐的默契搭档,纵横中国美食界难逢敌手,每日一个可能早已成为许多学生*和上班族的标配,但科学证明适量食用鸡蛋才是对人体健康真正的爱护,鸡蛋虽美妙,可切勿贪多哦!
专家解答
Q1:这项研究人群是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对于研究结论推广到年轻人群是否有限制?
刘芳超副教授这项研究人群的平均年龄是50岁左右,但实际上人群的年龄跨度是比较大的,最小的是18岁、最大的是79岁,所在该研究结果的推广应该是适用于所有的成年人。
此外,我们也将研究人群划分为不同年龄层做了进一步分析,发现44岁以下者占33.4%、45-59岁者41.2%、60岁以上老年人占25.4%,总的年龄跨度是比较大的,涵盖了青年人群。此外,亚组分析也表示,鸡蛋食用数量对不同年龄人群心血管疾病和总死亡风险均呈现“U”型曲线,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Q2:既然食用鸡蛋的潜在风险来自蛋*里的高胆固醇,是否应该推荐在吃鸡蛋的时候只食用蛋白而弃除蛋*?
刘芳超副教授
鸡蛋蛋*中除含有较多的胆固醇外,也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此外,蛋*中还含有卵磷脂,其可以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积。此外,还有叶*素和玉米*素,在防止抗氧化、抗炎、预防动脉硬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普通人群,只需要适当的摄入鸡蛋即可,并不需要弃除蛋*。但是对于高血脂或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而言,总体来说是需要长期控制膳食中胆固醇摄入量。若已经摄入了红肉、动物内脏等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后,蛋*摄入量就应该适当减少。此外,对于这部分人群,更重要的是需要限制其他胆固醇食物的摄入,不应局限于蛋*这一食物。
专家简介
顾东风教授顾东风,流行病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代理副校长,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医院原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心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ChronicDiseaseandTranslationalMedicine/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国循环杂志等杂志副主编。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心血管及慢性病防治专家。主要从事心血管等慢性病的流行病学、人群防治和遗传病因研究。牵头中国心血管病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揭示我国心血管病发病和流行趋势及重要发病因素,创建国人心脑血管病风险预测模型,提出适宜的防治策略和措施。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和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构建了国人冠心病、高脂血症和高血压遗传特征谱。主编《预防心脏病学》,发表SCI论文余篇,含NewEnglJMed、Lancet、JAMA、NatGenet、Circulation等杂志,获得国家16项发明专利授权,获得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研究成果被国内外防治指南和世界心脏病学权威教科书及世界卫生组织专著等广泛引用。
刘芳超副教授刘芳超,副教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医院。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和人群防治研究,解析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对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作用,开展心血管疾病的综合风险预测,并通过科研成果转化开发实用性评估工具,促进心血管疾病的早发现及早干预,为降低心血管疾病负担提供重要支撑。近5年,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7项,发表中英文论文41篇(JCR一区杂志20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包括共同)在JAmCollCardiol、Hypertension、ScienceBulletin等杂志发表论文11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8.;研究成果被国际权威杂志引用,并写入国内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单篇最高他引70次。
参考文献:
[1]TheChinaNutritionSociety.().TheChineseDietaryGuidelines().(Beijing:People’sMedicalPublishingHouse).
[2]InstituteofPreventiveMedicineEnvironmentalOccupationalHealth,Prolepsis,
[3]Carson,J.A.S.,Lichtenstein,A.H.,Anderson,C.A.M.,Appel,L.J.,Kris-Etherton,P.M.,Meyer,K.A.,Petersen,K.,Polonsky,T.,andVanHorn,L.().Dietarycholesterolandcardiovascularrisk:ascienceadvisoryfromtheAmericanHeartAssociation.Circulation,e39–e53.
[4]Choi,Y.Chang,Y.Lee,J.E.Chun,S.,Cho,J.,Sung,E.,Suh,B.S.,Rampal,S.,Zhao,D.,Zhang,Y.,etal.().Eggconsumptionandcoronaryarterycalcificationinasymptomaticmenandwomen.Atherosclerosis,–.
本文首发: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采访专家:刘芳超副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院
文献编译:moon
责任编辑:董小雯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End-
原标题:《鸡蛋,多多益善or过犹不及?10万中国人研究揭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