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木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预防与控制I达标与质
TUhjnbcbe - 2023/7/15 23:30:00
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jianjie.html
<

中国卒中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CSATISC)于6月28日-6月3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众多脑血管病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临床医生齐聚一堂,共同迎接这场脑血管病的学术盛宴。6月28日上午,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预防与控制I——达标与质控论坛正式开启,全场座无虚席,会场气氛热烈。论坛上多名专家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预防与控制做了精彩报告。今天我们精选了部分内容与大家分享。

缺血性卒中出血高危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策略

(医院王翠兰教授)

我国卒中现状不容乐观,病死率高,复发率高,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抗血小板治疗是卒中二级预防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在抗血小板治疗中,出血是最具有临床意义的安全性问题,而种族和抗血小板药物是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亚洲人群出血风险显著高于非亚洲人群,优选抗血小板药物是权衡疗效和出血风险的更好选择。

《年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推荐,阿司匹林(50—mg/d)或氯吡格雷(75mg/d)单药治疗均可以作为首选抗血小板药物(I,A)。众多研究表明,氯吡格雷在疗效上优于阿司匹林,与阿司匹林联合缓释双嘧达莫相似,但氯吡格雷相较二者却能显著降低出血风险。

而对于新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相比,并不能显著降低终点事件发生风险,尚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西洛他唑、吲哚布芬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

(哈尔滨医院李国忠教授)

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一般发生在静脉溶栓后36小时内。溶栓后出血形式分为两种:梗死灶内出血和远隔部位出血。对于前者,出血转化可能仅代表有效溶栓和再通,不一定导致更差的结果。对于后者,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研究(ECASS)定义为静脉溶栓后,头颅CT显示无明显缺血损伤脑区的单个或多个出血,远离引起最初卒中症状的区域。二者不同部位的出血转化可能提示不同的出血机制及危险因素。

两种出血形式的危险因素如下:梗死灶内出血的危险因素(NIHSS评分、房颤、动脉高密度征、糖尿病)与大血管闭塞相关;远隔出血的危险因素[3月前卒中史、女性(提示可能的淀粉样变)、年龄]与既往血管病理因素相关。

对于多种危险因素并存患者,出血风险可能增加,溶栓前应权衡利弊。关于出血性转化重启抗栓治疗的时间,应根据临床评估,个体化重启。症状性出血转化应权衡利弊,可于病情稳定10d~数周后启动,确切时间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卵圆孔未闭与隐源性卒中

(医院神经科范玉华教授)

隐源性卒中(CS)是指经过目前全面规范的检查过程,仍不能发现病因的缺血性卒中。卵圆孔未闭(PFO)是缺血性卒中的病因之一,PFO引起缺血性卒中的可能机制为反常性栓塞——来源于静脉系统或右心房的栓子通过右向左分流通道,进入动脉系统引起的栓塞。PFO引起缺血性卒中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

●分流大的PFO比分流小的PFO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可能性更大;

●PFO合并房间隔瘤(ASA)较单纯PFO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更大;

●PFO导致的反常性栓塞很可能合并高凝状态,其发生脑卒中的可能性更大。

封堵和药物的联合治疗较单纯药物治疗进一步降低卒中复发,在较大分流以及合并ASA的患者更为突出。但关于PFO和隐匿性卒中仍有较多争议问题需进一步研究。

“学会官方QQ群因1群人已满,

“中国卒中学会2群”现已开通,

用于学会工作咨询交流。

1
查看完整版本: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预防与控制I达标与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