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血管病的患者越来越多,据研究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大约万人出现脑血栓问题,每年因脑血管疾病去世的人大约在万左右。
脑血栓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造成巨大影响。脑血栓是中老年人群的健康杀手,尤其是本身就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的人群,脑血栓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什么是脑血栓?
脑血栓是指脑动脉由于局部血管病变而继发血栓形成,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甚至供血中断,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的一种疾病。
脑血栓一般起病缓慢,通常从发病到病情严重,需要数10小时至数天,通常在睡眠或安静时发作,有些患者可无任何先兆表现,但更多的患者可出现以下早期表现。
血管中藏“血栓”的人,头部或出现4个迹象
1、头晕头痛
当早期出现短暂性脑缺血时,患者由于脑组织供血不足,而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有数据显示,在脑血管未完全闭塞前,有80%的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
2、舌头发硬
舌头麻木、发硬,甚至导致短暂的言语障碍,比如说话不利索时,要警惕小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视力模糊
单眼或双眼出现一过性蒙黑或视物模糊,视物成双或眩晕,出现双眼向一侧凝视等。
4、单侧流口水
脑血栓的早期,患者可出现吞咽呛咳以及单侧不受控制地流口水,睡觉时尤为显著。
如果高度怀疑身边的人出现脑血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简单判断:
1、让患者笑一笑
如果患者无法正常微笑,甚至出现口、眼的歪斜,预示着支配大脑肌肉运动的区域受到了损伤。
2、让患者举起双手
如果患者的左右手无法伸展至同一高度,要引起重视,很有可能是中风的前兆。
、让患者重复简单的词汇
如果患者表述不清或发音奇怪,可能是与大脑的语言区域受损,要引起重视。
脑血栓的预防方法分享
1、控制饮食
不良的饮食习惯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之一,比如经常“高热量、高脂肪、高盐”饮食,会损伤血管,升高血压,导致动脉硬化、狭窄。
建议成年人饮食以高蛋白、高纤维、低糖、低脂、低盐为主。每日的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烹调油控制在25克以内,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吃谷物粗粮,每餐七到八分饱。
2、规律生活
首先要少喝酒不抽烟,烟和酒对血管的损伤不言而喻,其次保持劳逸结合,避免久坐、熬夜,适当运动(建议每周~5次有氧,每次不低于0分钟),保证充足的睡眠(建议11点之前入睡,睡眠时长不低于7小时)。
、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肥胖是诸多疾病的罪魁祸首,比如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控制体重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将BMI控制在18.5~24之间,男性腰围控制在90厘米以内,女性腰围控制在85厘米以内。